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導致本港經濟不景,失業率創十六年來的新高,很多人開始節衣縮食,湧現不少疫市新亂象,包括大批車主棄養私人坐駕,既不續牌亦不劏車,拆去車牌便長期棄置在新界地區,影響村民出入及滋生蚊蟲。
有立法會議員估計目廿中月弓有逾一千五百部「殭屍車」,遍布荃灣、青衣及屯門等新界多條村落附近。儘管居民多番向政府投訴,惟相關部門竟以「殭屍車」沒有行車證及車輛登記號碼為由,難以蒐證和找出車主身份,導致執法有難度。
「早前村民的行車出入口,經常泊滿棄車,最近仲離譜,連行人路都霸埋,搞到條雙程路變成單線,村民更要人車爭路,不單止唔方便,直頭好危險!」荃灣川龍村原居民暨村代表曾榮球指著村內數十架「殭屍車」,感到十分不滿。
他表示先後收到六十多位村民投訴相關「殭屍車」,「多次向警方反映,希望可以協助處理擺放已久的棄車,不過警方回應指沒權力移走該批車輛。車主可能因而有恃無恐,近期愈泊愈多,每日見到呢堆死車都篤眼篤鼻。」
川龍村的「殭屍車」更蔓延至該村對出約兩公里長的荃錦公路,記者發現沿路有數十架車泊在路旁,大部分已被樹藤纏滿車身或是鋪滿樹葉及灰塵,明顯已被棄置一段很長時間。細看之下,大部分車輛已將行車證及車牌移除,小部分仍見有行車證的,都已過期超過大半年。
荃灣區議員趙恩來說,「過去偶然有少數車輛遺棄路旁,但在過去大半年明顯數目增加好多。不少車輛車身凹陷、車窗破裂、零件不全,車輛長年受到風吹雨打,玻璃損毀以致內存積水,成為蟑螂及老鼠溫牀,對附近居民的環境衛生構成影響。」
趙恩來曾向地政署反映問題,但至今僅有大約十輛車被拖走,情況未有太大改善,「拖車拖得太慢,而且數量又少,呢頭拖走,轉頭又泊幾架,好似無限輪迴,作用不大。」
人車爭路 險象橫生
事實上,除了荃灣一帶,「殭屍車」遍布全港多個不同角落,在表衣楓樹窩路近渡輪碼頭的電單車泊位,近日亦出現一批殭屍電單車,長期泊了十多部,不單影響電單車出入,亦滋生不少蚊蟲。當區區議員譚家浚表示,收到不少附近居民的投訴,正想辦法處理。
屯門情況更為嚴重,其中虎坑路、順達街一帶,短短四百米的馬路上,已有數十部「殭屍車」,在鄉郊的村路,更有過百輛棄車泊滿路邊或山邊。屯門區議員何國豪說:「虎坑路是村民必經之路,條路本身已經不闊,棄車霸路後變得更窄,村民出入要行出路中心,當有大型貨櫃車經過,真的險象橫生,對司機及行人都非常危險。」
全城突然湧現大批「殭屍車」,香港汽車進出口商會會長羅少雄認為主因是疫情肆虐,「養架車閒閒地要五、六千元,經濟不景氣下,部分車主慳得就慳,見架車太殘舊冇二手市場,不想繳交牌費及驗車費,索性棄車郊外,就連劏車錢都想慳埋。」
經營劏車場的陳小姐表示,劏車手續繁複,「首先要搵到劏車公司估價,又要向運輸署申請註銷車牌,至少搞一頭半個月。如果車主可以駕駛部車去劏車場,通常還可收番一千幾百元幫補下,但如果實在太殘,不單沒錢落袋,還要繳付約五百元拖車費,不少車主覺得廢時失事,寧願把舊車荒廢路邊。」
羅少雄指,有部分選擇棄車的車主,可能還有另一個動機,「政府鼓勵市民轉用電動車,所以運輸署一八年推出優惠計劃,只要放棄一架持有三年或以上的舊車,買電動車便有高達二十五萬元的稅務寬減。有部分想換新電動車的人士,所以將部舊車亂泊三年,省卻每月停車場費用。」
議員批評政府各自為政
新界西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近月亦接獲不少相關的投訴,他估計現時全港至少有一千五百輛「殭屍車」,情況令人憂慮。他指根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如無合理辯解,故意棄置車輛是刑事行為,可處罰款五十萬及監禁六個月。他批評政府各部門各自為政,未有認真處理問題,變相助長棄車。
他在本月九日的立法會會議上,就相關議題向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提出質詢。陳帆表示,警務處及地政總署今年竹廿月山三季,合共收到一千二百四十一宗有關棄置車輪投訴,大部分棄車均沒有行車證及車輛登記號碼,難以蒐證和找出車主身份。地政總署更指過去十三年,沒有就任何投訴個案作出檢控。
陳帆續指要移走一輛棄車,需時約六至八星期,相關部門現正制定聯合清理行動,「各區民政署、運輸署、路政署、地政總署及警務處會擔當不同角色,加快處理各區公路、道路、行人路、泊車位和阻塞交通地方上的棄車,相信可達到「犁庭掃穴」效果。」
惟陳恒鑌指跨部門聯合清理行動,竟然不包括棄車情況較嚴重的鄉郊地方,變相未能對症下藥,「所謂的聯合行動,只是掩飾政府部門互相推卸責任,根本不會有實際的清理行動。」
(原文刊載《東周刊》2020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