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香港01

【鐵籠天橋】路政署、港鐵在近百條天橋加裝鐵網 耗資最少3800萬元

反修例示威浪潮過後,政府在全港多區的公眾行人天橋加設「臨時圍網」,部份是鐵絲網,指目的為防有人向主要幹道拋擲雜物。記者巡視發現,不少天橋尤其紅磡地鐵站,仍然被鐵網圍封。 路政署《香港01》回覆查詢,截至今年5月底,與港鐵在大約100條行人天橋加裝圍網,耗資最少3,800萬元。有不同區的區議員均表示,近日收到街坊反映,鐵籠天橋感覺「壓迫、唔開揚」,質疑社會事件過後政府已再無需要圍封天橋。 翻查資料,路政署曾答覆立法會,截至2020年3月底在約40條天橋加裝「臨時圍網」,涉款約3,350萬元。《香港01》近日向路政署查詢獲回覆指,基於公眾安全理由,截至今年5月底,已在60多條天橋加設「臨時圍網」,涉及的工程總預算費用約為3,800萬元。 過去一年續加圍網︰南昌街、青山公路元朗段天橋 換言之,政府在過去一年間,續斥資450萬元擴展有關安排。對比發現,後來增設的天橋圍網,位於獅子山隧道公路、東涌東交匯處、新西貢公路、深水埗區南昌街、屯門的震寰路及皇珠路、黃大仙的鳳舞街,及青山公路元朗段。 另外,路政署表示,為防止有人在個別公共天橋向鐵路拋擲雜物,港鐵公司在徵詢各相關部門的意見後,亦在署方轄下共30多條天橋加設臨時圍網,工程費用由港鐵支付。港鐵回覆查詢表示,在36條港鐵路軌範圍的行人天橋原有圍欄上,加高圍網作為保護措施,有關工程費用屬於公司內部維修的開支預算內,未有透露涉款額。 路政署:政府集體決定 適時檢視 至於「臨時圍網」會否變成永久裝置,路政署表示有關安排是政府的集體決定,由該署負責執行,政府會適時檢視有關情況,並考慮各方面因素,決定是否繼續實施有關的「臨時措施」。 中西區自2019年底起,有數條天橋加裝鐵柵、圍板等,區議會去年初已反映居民感到侷促,要求多個政府部門交代原因,及解釋有無潛在火警風險,關注事件的西營盤區議員黃永志表示,去年年中曾在會上討論改善措施,但當局「態度自我」,亦未交代時限,設置至今兩年,仍收到有居民關注何時可以拆除。 荃灣區議會亦曾關注荃景圍天橋變成「鐵籠橋」,愉景區議員劉卓裕表示,政府部門當年未有諮詢地區意見,有居民形容該天橋為「鳥籠」。劉卓裕本身是公共政策顧問,認為香港地少人多,環境狹窄,有關設計不適用,亦質疑前年因應社會事件,可理解有關裝置,但當時該位置並無發生過衝突,加上事隔已近兩年,質疑還有什麼需要。 工黨荃威區議員趙恩來亦指出,政府當年未有交代撥款詳情,僅從承辦商公告得知該工程屬「維修高速公路」,他亦收到不少居民反映「唔鍾意」,擔心有衛生問題,即使鐵網格無通風問題,但有大量積塵月亦,在每日上下班的必經之路,感覺「壓迫、唔開揚」。 (原文刊載《香港01》2021年7月1日)

Read more

【香港01】荃威花園5住客今晚「獲釋」回家 斥當局失誤︰變咗我做埋你嗰份

荃威花園R座及康怡花園N2座因有外傭確診變種病毒株,居民早前被送往檢疫中心,但後來政府調整檢疫安排,只要檢測結果是陰性便能離開,居民昨日(9日)獲安排陸續回家檢疫。不過服務荃威花園的區議員趙恩來,以及服務康怡花園的區議員魏志豪均表示,收到住客的求助,指今日(10日)仍滯留檢疫中心。 荃威花園R座有5名住客今晚約8時半終返抵住所,當中黃先生稱雖然理解當局人手不足,但完全沒有任何通知,令心情非常急躁。他直言不會接受特首林鄭月娥的感謝信。「唔係我自己主動去問,係應該你通知我,依家變咗我做埋你嗰份嘢。」 區議員︰不排除荃威多過兩戶滯留 政府日前改變涉及變種病毒個案檢疫安排,若大廈出現感染源頭不明的變種病毒患者,同廈住戶不會再被列為密切接觸者並送往檢疫中心。其後,荃威花園R座及康怡花園N2座的住戶昨日下午,已陸續安排乘搭旅遊巴回家。 然而是次安排卻出現漏網之魚,區議員趙恩來表示,截至今日晚上7時,仍有兩戶住客共5人,正執拾行李等待出營。他指,衞生署於今早9時已派員為該批住客登記資料,讓啟德個案追蹤指揮中心處理離營文件,但不解為何事隔大半日,住客仍未能出營,沒理由政府沒有該批住戶的資料,斥政府朝令夕改,「睇到係完全冇任何準備!」 趙續指,衞生署直至現在仍未向他交代細節,只能依靠滯留住客提供資訊,「唔知點解甩咗佢哋,唔知點解冇佢哋資料。」他更指,不排除有住戶未得知消息,沒有與他聯絡,「冇搵我嗰啲唔敢寫包單,唔排除多過兩戶。」 區議員料康怡約10人尚未撤離 而東區區議員魏志豪則透露,截至今日晚上7時,康怡花園N2座2個家庭共4名居民正準備離營。根據康怡花園管理處登記的數字,估計仍有約10多人尚未撤離,包括約10名住客、約4名清潔人員及保安。他指,不排除部分人士離營後未通知屋苑,但他認為可能性較低,因當局安排旅遊巴直達大廈門外,大廈保安會作簡單統計;同時住客手持多箱行李,理應直接上樓回家。 魏又指,昨日傍晚大約仍有30多人仍未完成登記,無奈滯留於營內,「搵我嗰啲陸續走得,唔搵嘅就冇消息。佢哋開頭以為都係遲少少,之後先開始求助。有個噚晚見到新聞話全部人返晒屋企,就問咁我哋係咩嚟㗎?」 滯留居民黃先生今早接獲傳媒查詢時表示,昨日多次致電當局查詢,只獲正在跟進的回覆,一直仍留在竹篙灣隔離營。他與母親於上月18日已接種兩劑疫苗,沒想到被安排入住檢疫中心;又指二人的檢測結果是陰性,看到其他住客昨日能開心離營,及時慶祝母親節,他們卻被困於房內,形容情況淒涼。 不接受林鄭感謝信︰你正常畀我返屋企可能會多謝 其後黃先生於晚上8時半終於「放監」,回到荃威花園R座。他指,雖然理解當局人手不足,但完全沒有任何通知,令心情非常急躁,擔心自己被遺忘。其後他不厭其煩致電詢問情況,終能離開隔離營。 「下下我自己去問幾時走得,全部要我自己Check返先知。唔係我自己主動去問,係應該你通知我,依家變咗我做埋你嗰份嘢。」荃威花園R座居民黃先生 黃續指,今日派飯時觀察到有2至3人仍未撤離,又指隔離營的白飯沒水份,份量不足,在飯後一小時仍需吃杯麵飽腹,其後在食物中毒的新聞報道後才改善了一點。問到會否閱讀特首林鄭月娥的感謝信,他直言「我唔想睇,你照正常畀我返屋企,我可能會多謝。依家我唔會多謝!」 (原文刊載《香港01》2021年5月10日)

Read more

【香港01】荃威花園居民竹篙灣檢疫晚餐獲派杯麵 議員:食物出事

https://youtu.be/F7jVEMVkdEU 近日多幢大廈涉及變種病毒個案,全數住戶被送到竹篙灣檢疫中心隔離,荃灣區議員趙恩來今晚(7日)透露,接獲至少16名正在檢疫的荃威花園R座居民指,早上均肚瀉,更要與同房「爭廁所」,估計檢疫人士集體食物中毒。竹篙灣晚上亦通知居民指,晚餐出現食物安全問題,只能提供杯麵。 疑昨粟米汁撈長通粉、蘿蔔豬肉飯致食物中毒 荃灣區議員趙恩來表示,至少16名正在竹篙灣隔離的荃灣花園R座居民早上出現集體肚瀉徵狀,同房更要「爭廁所」,狀況十分不堪,懷疑他們集體食物中毒,質疑或與昨日提供的「粟米汁撈長通粉」、「蘿蔔豬肉飯」有關。 住戶下午向檢疫中心投訴後,今晚未有獲發飯盒,每人僅獲派一至兩個杯麵,檢疫中心透過訊息向他們直言,「晚餐出現食物安全問題,基於安全考量今晚只可提供杯麵」。 晚上10時獲發熱飯盒 檢疫人士:已轉供應商 至晚上近10時,陸續有檢疫人士指,自己已獲發新飯盒,強調「啲飯盒係熱嘅」,檢疫中心亦已轉換飯盒供應商。 有正在檢疫的荃威花園R座住戶今(7日)未有獲派飯盒,僅獲發兩個杯麵,其在外親友李先生對他們「無啖好食」的遭遇深感不忿,「咁點得架?」,反問當局「喺香港班一千幾百個飯盒係咪咁難?」他又不滿當局未有交代原因,僅表示「啲飯有事」,將檢疫人士「蒙在鼓裡」,促請當局交代原因。 衞生署:安排另一承辦商提供膳食 衞生署表示,現時竹篙灣檢疫中心負責本地膳食的承辦商為丹尼食品有限公司,提供每日早餐、午餐、晚餐,共三餐。衞生防護中心於今天接獲有關個案的通報,正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現時已安排另一間負責本地承辦商提供膳食,在新晚餐送抵前,檢疫中心安排了杯面予檢疫人士。 衞生署續稱,一貫於外判合約内有指定條文要求承辦商的服務必須符合要求的質素,若外判承辦商服務質素未能達標,會嚴肅跟進,並按合約條款作出適當處理。 (原文刊載《香港01》2021年5月7日)

Read more
【香港01】檢測樽供不應求 荃灣有幼稚園被列強檢 數百家長徬徨跨區撲樽

【香港01】檢測樽供不應求 荃灣有幼稚園被列強檢 數百家長徬徨跨區撲樽

荃威花園一名外傭確診帶有變種病毒,天主教領報幼稚園亦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但目前6歲以下兒童,不適合透過採集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進行檢測。 有區議員反映,接獲家長求助,因收不到檢測樽,一早跨區至尖沙咀「撲樽」,荃灣區內檢測樽亦已清空,相關幼稚園直至今午4時才統一收到樽,促衞生署增加派發、收集點。有私家醫生解釋,現階段6歲以下兒童以糞便檢測為主,「年紀較大留口水都可以」。 荃灣區議員趙恩來指,校方早上仍未收到檢測樽,亦未有收到衞生署通知,數百名家長大感徬徨到處「撲樽」,區內的檢測樽早已清空,「有人去到尖沙咀拎」、「有家長唔知點處理,以為檢測站可即場留口水、便便」,直斥政府指引混亂。 他說,經反映意見後,校方終在下午約4時收到檢測樽,衞生署亦向愉景新城檢測站增加約200個檢測樽,但區內多個地點被列入強檢,認為目前未能完全解決「撲樽」問題,網上亦未見清晰資訊,促政府增加派發、收集點,方便家長。 私家醫生:6歲以下兒童糞便檢測 較年長可留口水 按社區檢測中心指引,6歲以下兒童不適合透過採集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進行檢測。私家醫生林永和指,現階段6歲以下兒童以糞便檢測為主,「3歲以下通常留大便,年紀較大留口水都可以」。他說,本周多了三、四成兒童求診,由於有發燒等上呼吸道病徵,「加上依家係關鍵時刻,有變種病毒」,故會要求他們進行檢測。他說,私家醫生可定期向衞生署索取檢測樽,暫未聞有供不應求的情況。 (原文刊載《香港01》2021年5月5日)

Read more

【議會新聞】荃灣改善海旁公園設計方案曝光 改建兒童遊樂場、球場及社區園圃

荃灣區再有大型海旁工程上馬。康文署今日(26日)向荃灣區議會簡介「改善荃灣海濱公園及荃灣公園」設計概念,將重新設計兒童遊樂場,並增設嬉水池、攀石區、社區花圃及沙池等,惟多名區議員一度不滿署方一直不肯提交詳細文件及諮詢公眾,便匆匆要求議員表決支持,最後決議轉交工作小組再行討論。 荃灣地區規劃、發展及設施管理委員會今日召開會議,康文署及承辦建築事務所代表在會上簡介改善荃灣公園及荃灣海濱公園計劃設計概念,指兩個公園分別佔地4.3及6.9公頃,由於使用超過20年,有需要提升公園內設施,配合居民需要。 據會上介紹,荃灣公園受到路政署擴闊荃灣路工程影響,第一期工程將集中於重新設計荃灣海濱公園,包括改善現有草地足球場及公眾座位席,重新規劃兒童遊樂場,包括增設嬉水區、沙池、滑行區、攀爬區,另改建網球場及增設社區園圃,期望獲得區議員支持後,爭取動工起後計三年內完工。 區議員賴文輝:希望個嬉水區唔使好似觀塘咁要5,000萬 不過,多名區議員聽取簡介後,大多批評康文署一直不肯提交詳細設計方案,至今日才推出一大堆概念圖及文件,難以在短時間內吸收,並指署方沒有進行足夠地區諮詢,以致無法獲得足夠地區民意支持。 區議員賴文輝表示關注公園工程報價,「希望個嬉水區唔使好似觀塘噴水泉咁要5,000萬。」區議員林錫添則就防疫問題擔心沙池及嬉水區的衞生,旁邊是否有足夠的沖洗設施。 區議員趙恩來則批評康文署視設計圖仿如政府機密,直言催促多日至今日才肯交出,揶揄署方「全地球人都無諮詢過。」 康文署代表回應,今日只會講解設計概念,詳細做價要完成規劃後才能報價,若今日未能表決支持,擔心趕不及爭取今年度向立法會爭取撥款,第一期工程便要推遲一年重推。 其言論旋即「辣㷫」在席多名議員,當中易承聰批評署方言論形同恐嚇,若今日得不到委員會支持,便要將計劃下年度推倒重來,強調署方沒有諮詢海濱一帶屋苑的居民,個人無法支持方案。 荃灣區議會地委會主席陸靈中最後決定先將有關方案較交工作小組詳細討論,包括邀請持份者到場表達意見,康文署則代表同意收集區議員意見後再修改方案,進行進一步講解。 (原文刊載《香港01》2021年4月26日)

Read more

【香港01】荃威花園後山斜坡變梯田 議員:雨季將至隨時爆大鑊

本港近月發現多個鄉郊地區被人霸佔公家地非法耕種及建成魚池,構成安全隱患。荃灣荃威花園後山日前發現有人懷疑非法開墾官地,更公然興建石凳及將斜坡變成梯田,破壞面積有如一個七人足球場,由於有行山客指近期看到斜坡上有沙石剝落,擔心雨季快將來到,如遇豪雨可能有山泥傾瀉的危險。有區議員則指地政署人員經斟察後即將採取土地管制行動,並對違法者作出檢控。 有人開墾後後山斬樹搭蔭棚 據荃灣區議員趙恩來指,涉事的是荃威花園P座對開後山斜坡,有街坊向他反映,指每逢周末該處都會傳出敲擊聲響,又曾目睹有人斬樹,而早前趙恩來實地視察時,發現有人在該處自行搭建蔭棚,使用重型工具和水泥興建梯田、石凳等,面積有如一個七人足球場。他形容該處已是非法開墾的「黑點」,即使早年清理完非法構築物仍會重現,雖然已豎立着地政總署放置的「政府土地告示」警告,惟一直都未有人理會。 趙恩來指,對比政府的航拍照,估計今次非法行為是在2019年後發生,在約半年前發現問題變得嚴重,他於本年初開始跟進,並曾在荃灣區議會討論事件。地政總署則向他表示,曾於2021年3月到場調查,確認涉事位置有人非法開墾政府官地,並已張貼法定通告勒令佔用人限期內停止違法行為,限期已於本月20日屆滿,「即係政府隨時可以進行土地管制行動。」趙續指,該處為熱門行山地點,而近日有街坊發現有石頭「碌落斜坡」,加上雨季來臨擔心影響安全,希望政府在圍封有關範圍之外,亦委聘專業人士進行風險評估,並作防水及鞏固工程,避免出現山泥傾瀉。 根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任何人非法佔用政府土地,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罰款50萬元及監禁6個月。而非法開墾政府土地,最高可判處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地政總署有權向有關人士追討防水及鞏固工程開支。 (原文刊載《香港01》2021年4月24日)

Read more

【香港01】「靶碎嶺」水渠塞射擊垃圾 徒手挖足兩分鐘未見底

https://youtu.be/B7tBJKr2iq4 香港槍會附近一帶林地兩年前被揭積聚大量鉛粒、膠塞及飛靶碎片等射擊垃圾。槍會清理工作原計劃最遲今年初完成,但環團近月重返現場,發現無論是飛靶碎片或體積小過「保濟丸」的子彈鉛粒仍在附近山頭遍地可尋;部分連接槍會、駁往城門引水道的雨水渠,更被來自槍會的射擊垃圾「塞爆」,現場實測徒手挖兩分鐘仍未見底。 附近山坡其中一段雨水渠,疑為防止射擊垃圾流入引水道,泥土連垃圾被一併加固。環團批評,香港槍會長期享受1,000元象徵式地價,使用約6.49公頃土地,但清理工作一直滯後,促請地政總署在監督上勿再「嘆慢板」。 地政總署回覆指,本月初去信槍會,要求提交確實清理射擊殘餘物及泥土檢測時間表,仍待回覆,會與相關部門各司其職,採取執法及執行契約條款行動。至於雨水渠疑遭射擊垃圾堵塞情況,發言人指需作進一步調查;水務署指會跟進該情況會否對相關集水區造成影響 。 記者日前隨環團綠惜地球重返香港槍會毗鄰山坡,去年大量近乎完整的橙色飛靶遍佈山坡、海量霰彈槍的子彈膠塞堆積如山的景象,雖然有所改善,但細看不難發現灰色鉛珠仍遍地可尋,在鉛珠污染較嚴重位置,一平方英呎範圍內多達千粒。 山坡上的「膠塞山」經清理後,依舊未恢復原貌,演變成「靶碎嶺」;連接槍會、駁往城門引水道的雨水渠,去年仍見暢通無阻,不過環團上月發現,其中一段長約20米、闊度及深度約30厘米的渠道,塞滿射擊垃圾,現場實地嘗試徒手挖掘,挖兩分鐘仍不見底,翻動靶碎時發出清脆的碰撞聲,前後被用大石攔截。 附近山頭水渠遭射擊垃圾堵塞 另一段雨水渠更被垃圾完全淹沒,更被倒入疑似砂漿物料加固,將泥土及靶碎廢物粘合舖平,無法分辨該處是泥地或渠道。至於渠道下方則有多個水務署用作搜證的標示,上述做法疑為阻擋垃圾沖落引水道。 綠惜地球倡議及傳訊經理楊日輝指,近月沒有超強颱風、超級暴雨襲港,質疑現時垃圾堵塞渠道問題是人為所致,批評「本末倒置,非常離譜」,擔心大風大雨後垃圾仍會被沖下引水道。 至於連接城門引水道及槍會後山的一處土壤,被剷走所有植被及表土,但仍殘存大量鉛粒。楊認為,污染物已積聚多年及深入泥土,「當肉眼都睇到,深入泥土到底有幾多?無法知道,地政總署有責任搞清楚」,不能靠一次清理了事。 環團、區議員批地政總署「hea做」 香港槍會代表去年10月出席荃灣區議會時,曾承諾用2至3個月清理;地政總署其後引述槍會,指清理工作延至今年2月底完成,但至今仍是滿山射擊垃圾。楊日輝表示,去年底雖曾目睹槍會清理上百袋垃圾,但仍未完全兌現承諾,質疑槍會是放軟手腳,還是長年積聚的射擊垃圾量遠超預期。 楊續說,若地政總署繼續「hea做」,縱容污染問題持續,不排除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他又認為,環保署應做好把關,若槍會提交的泥土化驗方案不全面,署方有責任介入,確保化驗結果及檢測分佈,足以反映山頭的污染情況。 槍會污染問題未解決,荃灣區議會環境、衞生及氣候變化委員會今日(22日)將續議槍會清理工作的跟進事宜。當區區議員趙恩來認為,地政總署應立即引用地契條款執法,督促作為「承批人」的香港槍會,妥善清理射擊殘餘物、提交緩衝措施,而非「坐喺度等運到」。他又透露,曾約見槍會持牌人,對方指會研究檢討射擊方向及加設圍欄,防止射擊垃圾落入山坡,才重新展開飛靶射擊,希望槍會積極清理,勿將射擊垃圾「掃落枱底」當處理。 (原文刊載《香港01》2021年4月22日)

Read more

【香港01】荃灣舊區垃圾圍城 食環署變陣設「午夜快車」流動收集

繼荃灣楊屋道街巿的發泡膠垃圾山,家居垃圾同樣困擾該區。有區議員指聯仁街垃圾站與民居偏遠,居民需要步行十多分鐘前往,容易隨手將垃圾棄置於三無大廈天台或街邊,疫情下增加播毒風險,區議會日前與食環署達成共識,繼上月起試行24小時開放聯仁街垃圾站後,上周初在二陂坊及三陂坊九個地點提供專用大型垃圾桶,午夜再運走,冀可紓緩區內垃圾圍城問題。 荃灣區議員趙恩來表示,荃灣市區舊樓林立,當中以二陂坊、楊屋道及三陂坊一帶最為密集,當中不少為三無大廈,沒有法團管理,垃圾依靠街坊自行清理,惟距離最近的聯仁街垃圾站,與上述地點也相距至少數百米,居民須徒步十多分鐘前往,令不少人貪方便將垃圾棄置於街邊暗角、梯間,甚至三無大廈天台,造成環境衞生問題,疫情期間更增加傳播病毒風險。 荃灣區議會早前就事件召開會議討論,與食環署代表達成共識,進行多項改善措施,包括今年1至8月期間,聯仁街垃圾站改為24小時開放,便利商戶及民居,同時由上周二開始,每逢晚上9時,外判清潔工會在二陂坊、三陂坊對開九個地點,提供專用大型垃圾桶推車,方便舊樓居民能於住所附近合法棄置家居廢物,並由食環署人員午夜時間運走。 舊區隨處棄置垃圾問題嚴重 趙恩來補充,就有人隨手將垃圾棄於三無大廈天台的問題,區議會早前撥款30萬元,與保良局方樹福堂兒童及青少年發展中心合辦歲晚清潔活動,清走目標舊廈天台大量家居廢物,未來亦會與食環署研究加開「早班車」,由晚上定點提供大型垃圾桶,擴展至早晚各一次,期望多管齊下,解決舊社區垃圾圍城問題。 新年前夕,大量用作運送蔬菜的發泡膠箱因運菜車歲晚收爐,無人運走,結果荃灣楊屋街巿出現堆積如山的「發泡膠山」,即使食環清潔工以夾斗方式清走,不足一小時又重現小山丘,導致居民途經時要沿車路走過避開該批垃圾,造成人車爭路,結果年三十晚,食環署外判商合共動用重型夾車18車次、垃圾車5車次,才將垃圾、發泡膠箱運往堆填區。 街市進行社區研究的的藝術家程展緯早前估計,楊屋道街市附近街道,每天約有3,000個發泡膠箱無人回收,推算全港每日約有兩噸多的發泡膠需運往堆填區棄置,有機會令堆填區提早「爆棚」。 (原文刊載《香港01》2021年2月21日)

Read more

【國安法】宋小莊稱初選非法 梁家傑:攬炒十步如狂想 需中央配合

警方上周引用港區國安法拘捕50多名民主派人士,指控他們涉違反國安法第22條「顛覆國家政權罪」。 公民黨主席梁家傑今日出席《城市論壇》時指,初選發起人戴耀廷的《真攬炒十步》文章有如「狂想曲」,需要港府、中央配合才成事,非其可控範圍,質疑本港法律何時變得「誅心」。 同場的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教授宋小莊認同「攬炒十步」未必成事,但認為初選本身非法,例如聲稱化表泛民已涉及誤導。 梁家傑在論壇上指,坊間討論一直關注初選有何「非法手段」,提到警方以戴耀廷的文章《真攬炒十步》為例子,但他認為文章與其說是天馬行空的圖謀,不如說是「狂想曲」,因為首先要選民選出來議員,再要特首配合解散立法會,還要中央人民政府後續軍管香港,種種都並非戴耀廷可以控制的範圍。他質疑,香港法律何時變得「誅心」,由「DQ」到今次「大搜捕」,當權者不時「堆砌動機」。 宋小莊表示,認同特首可以不解散立法會,有機會做不到「攬炒十步」,但指這可以是戴耀廷在法庭中辯護的理據。 宋小莊:國安法優先於《基本法》有關預算案條文 宋小莊相信,國安法22條提及的「非法手段」,包括《真攬炒十步》及初選,指普通法及大陸法都會將行為及動機有所聯繫,即使事件橫跨7月1日,「非法手段」已聯合在一起。他認為初選本身就是非法,並非所有法律沒禁止的行為都是合法,例如選舉協調應止於內部,初選參與者聲稱代表泛民,已是涉及誤導。宋指,政府有責任解釋清楚何謂違法,認為政府以前沒有講清楚,是「公職人員不作為」。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主席、民建聯馬恩國指,如果立法會嘗試用財政懸岸逼使政府同意訴求,就算是《基本法》本身存在相關條文,國安法亦不准以此意圖及做法執行。宋小莊補充指,國安法與《基本法》設計不同,是補充了國安法,指國安法要求三權團結一致,保護國家安全,當國安法有補充時,會優先適用。梁家傑笑言認同,指如果國安法的確有違《基本法》的邏輯,應修改《基本法》。 民主動力秘書趙恩來則指,初選參與者非人人支持攬炒,笑言如果空有想像即犯罪,鵝頸橋「打小人」者有想法、有付費,已經有問題。 馬恩國:初選市民違限聚令已屬非法手段 惟不贊成拘捕市民 馬恩國指,他亦曾擔心當局會否用第22條拘捕參與初選投票的60萬人,因為他們涉違反了限聚令,就已經是非法手段;至於被捕的55人,他認為應與初選主辦方同以國安法第23條控告才對,因為他們煽動教唆了其他人參與非法攬炒手段。他強調,相關條文只需要「旨在」有意圖,不一定要實際有效果才能入罪。不過,馬恩國亦承認,初選本身未必是非法手段,他個人不贊成拘捕參與投票的60萬人。 趙恩來反駁指,如果只有動機就會犯法,那鵝頸橋打小人就已經有很多人犯法,因為既有動機,亦有實際付費行為。宋反駁指那只是私人行為,不涉公權力,呼籲趙認真研讀中國法律。趙補充指,初選並無阻止人參選,故亦並無違反選舉條例。 觀眾高先生質疑國安法的紅線似乎愈將愈窄,強調並非所有投票市民都支持攬炒,亦認為不少人投票時有保持社交距離。馬回應指,是否群眾聚集,(如有檢控)可留待審訊時處理。警方已表明,沒打算拘捕參與投票的市民。 (原文刊載《香港01》2021年1月10日)

Read more
Page 1 of 7 1 2 7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