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集體回憶

大帽山茶水亭暫時延長經營權 漁護署招標遊客中心空置茶水亭

大帽山茶水亭蓮姐經營廿五載,漁護署早前重新進行公開招標,蓮姐擔心未能續約,恐怕未能繼續服務山友。 趙恩來議員就此聯絡漁護署跟進事件,對方回覆表示有關招標工作已於2019年12月完成,原來計劃2020年1月底前公佈招標結果;惟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漁護署經已暫時延長經營權,以維持對郊遊人士提供的服務。 據了解,漁護署傾向不會延續「大帽山蓮姐」茶水亭經營權,最終決定有待正式公佈。但署方經已安排招標附近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空置茶水亭,屆時不再僅以「價低者得」原則處理,而會引進其他技術評分標準(如營辦茶水亭經驗、環保減廢衛生等),期望能讓「大帽山蓮姐」繼續服務山友。

Read more

蓮姐月底遷離茶水亭往遊客中心 山友:繼續支持

大帽山茶水亭的經營權屢掀關注,年初傳出蓮姐未能中標、恐失25載的經營權的消息,引發十萬網民聯署聲援,至日前(7日)特首林鄭月娥到大帽山郊野公園了解公園管理服務,探望「蓮姐茶水亭」,當晚更在Facebook專頁透露,蓮姐將搬到大帽山郊野公園訪客中心旁的茶水亭繼續經營。至今天(13日)蓮姐終在網上宣布,事件於昨天有了最終結果,她將於本月31日遷往新址,而一眾山友則表示,不論蓮姐搬到何處都「一定會繼續支持!」。 大帽山茶水亭多年來一直是山友的重要補給站,而店主蓮姐深受行山人士歡迎,數年前寒流襲港,大帽山如被「冰封」之際,蓮姐更曾留守茶水亭接近40小時,為滯留山上的人士提供熱水、熱食。而近年蓮姐為了響應環保,於店內增添「環保再斟」設施和加入了「無飲管伙伴」計劃。 本年一月,有山友在網上發文指,因漁護署的招標結果遲遲未有公布,蓮姐開始擔心自己無法中標,不能繼續經營茶水亭。消息引起大批網民關注,更有人發起「十萬聯署捧大帽山蓮姐」。據知,漁護署上月終正式通知蓮姐不獲續約,當時區議員趙恩來曾嘗試聯絡漁護署,並要求署方重新考慮蓮姐過去對大帽山的貢獻,延續蓮姐的經營權,惜最終仍無法扭轉結果。後來該署作出讓步,為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旁另一個空置的茶水亭進行招標,並加入以非收入的標準進行報價評估(非價高者得),而蓮姐在無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中標。 不過,有指新舖位地點較現舖偏僻,人流也較少。蓮姐今日在Facebook專頁上宣布,經歷了廿五載寒暑後,大帽山茶水亭將在2020年3月31日要終結,將要搬遷到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即毅行者八號檢查站內)。她又對各界就租約招標事宜的關注及支持表示感謝,亦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帖文引起一眾山友的熱烈迴響,數小時內已有近200人回應,不少人表示「搬去邊就行去邊」、「幾遠都去」,也有人表示「永不幫襯新檔主」,以示對政府處理茶水亭經營權問題的不滿。 (原文刊載於《香港01》2020年3月14日)

Read more

荃灣大會堂80年代草根學生音樂啟蒙地 街坊:不能被取代

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留約220億元推展「一地多用」發展項目,以提供更多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當中牽涉七幅用地,包括荃灣大會堂及裁判法院用地,意味着陪伴荃灣居民39年的荃灣大會堂或將落下帷幕。有在荃灣長大的街坊分享自己年輕時免費去聽演奏、到空地看日落的記憶:「荃灣大會堂不能被取代!」反對政府拆卸大會堂,有社區幹事形容清拆等於「摧毀荃灣集體回憶」。 據悉首批「一地多用」的發展項目涉及七幅用地,包括屯門診所、屯門大興政府合署、上環消防局毗鄰用地、荃灣大會堂及毗鄰裁判法院用地、雅麗珊社區中心、戴麟趾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聯仁街熟食小販市場。有指政府將拆卸荃灣裁判法院,但未知會否拆卸荃灣大會堂。以上七幅土地拆卸後會用作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 為重置民政事務署拆法院、大會堂 「摧毀荃灣集體回憶」 工黨荃灣社區主任趙恩來在Facebook上發起「守護荃灣大會堂」聯署行動,反對「一地多用」發展項目。「政府會萌生拆掉大會堂及裁判法院(的念頭),是由於現時荃灣民政事務處所在的荃灣多層停車場大廈為商業用地,政府欲拆掉停車場作其他用途,故需找地方安置荃灣民政處,因而打算動用大會堂及裁判法院的土地。」 他批評政府的考量沒有顧及荃灣居民的需要,「荃灣大會堂的使用率十分高,想預約場地要提早兩年預約,由此可想,若進行拆卸重建工程,期間荃灣市民便無法享受文娛康樂活動。」康文署的數據顯示,自2015年起,荃灣大會堂演奏廳及文娛廳的使用率達九成以上,當中演奏廳的使用率更於16/17及17/18年度兩度達100%。他形容重建荃灣大會堂是「摧毀荃灣集體回憶」,「荃灣大會堂是荃灣作為新市鎮的第一批建築物,陪伴很多街坊成長,很有回憶。」 街坊常到大會堂看日落 難忘「樂韻播萬千」音樂會​ 於荃灣一中學任職通識科老師的張銳輝自三歲就在荃灣居住,說起荃灣大會堂及裁判法院,處處都是回憶。他童年時,經常到大會堂的花園打羽毛球,當時海濱就在大會堂旁邊,他會在空中走廊看日落。就讀中小學期間,大會堂經常舉辦朗誦比賽、音樂比賽、話劇演出等,他曾經參加過民政事務處舉辦的戲劇培訓計劃,在台上擔演其中一個小角色,實際的劇名,他已經忘記了,但台上的感受卻很是深刻,「地區大會堂的好處就是夠大眾化,讓小市民也能站上大舞台表演,而非只有大師才有這機會。」 80年代草根學生坐滿演奏廳看免費表演 而最叫他難以忘懷的,是他曾參加過荃灣大會堂舉辦的幾場免費的「樂韻播萬千」音樂會。80年代的社會並不富裕,草根學生少有機會可以學樂器,政府為推廣音樂,便邀請一些管弦樂團到地區的大會堂表演,他們會即場示範演奏不同樂器。他憶述,「當時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坐滿整個演奏廳,一齊跟着管弦樂團的伴奏合唱『樂韻播萬千』,好難忘。」 問到他對荃灣大會堂可能拆卸的感受,他斬釘截鐵地說:「荃灣大會堂為基層提供好多文化活動,唔能夠被取代,係一整代人嘅回憶,拆咗就冇咗!」他形容拆掉大會堂「是荃灣的缺憾」。 現時連接荃新天地的天橋以前是空中走廊,張銳輝會在這裡看日落。 荃灣街坊:一刀切拆大會堂好愚鈍 於荃灣長大的另一街坊李先生也有很多關於大會堂的記憶,「大會堂於1970年代開始興建,當時挖完地基未做工程,地盤是一片泥地,我和其他小朋友便到泥地玩耍。」雖然他後來搬去葵涌,但仍會到荃灣大會堂觀看表演,「有時小朋友有音樂比賽,我會陪他們來,然後在後台為他們拿着表演的樂器。」 他認為政府一刀切拆掉荃灣大會堂的方式「好愚鈍」,「荃灣有一百萬人口,如果拆咗大會堂,呢一百萬人點算?佢哋去邊度享受呢啲文娛活動?你知政府啲嘢成日延遲,等佢撥款,再增加撥款,點知佢(大會堂)要停幾耐?可唔可以保證停嗰段時間夠(文娛空間讓市民使用)?」他建議政府加建大會堂原址,而非一刀切拆掉大會堂。 荃灣大會堂於1980年落成,是新界首個文化演藝場地,其後曾於1990年代及2004年進行翻新工程。大會堂提供「演奏廳+文娛廳+展覽廳」多元場地,當中演奏廳可容納1,420名觀眾,由於音色優美,是香港音樂界公認的「最佳古典音樂場地」。(詳見下集) 規劃署:研究屬初步討論 未有方案 規劃署發言人回覆指,行政長官在2018年的施政綱領中提出加強在政府用地落實「一地多用」的多層發展模式,整合及提供更多「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務求善用土地資源。當局現研究如何整合荃灣市中心內數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例如前荃灣裁判法院,以提供更多社區設施及配合其他社會用途。 署方又提到,荃灣區議會在2018年底的會議上,已通過成立非常設工作小組,探討將前荃灣裁判法院及毗鄰的荃灣大會堂及廣場用地一併發展,以爭取更大的空間,落實「一地多用」。研究屬初步討論,暫時未有發展方案,署方對將前荃灣裁判法院及毗鄰用地作綜合規劃的建議持開放態度。 (原文刊載於《香港01》2019年3月22日)

Read more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