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鐵窗歲月

【六四仍在】趙恩來:記住一件事不犯法吧

2022年是已故前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曾預言「六四平反」的一年,但華叔遺願未圓,支聯會去年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並已宣告解散。在首個沒有支聯會的六四,沒有組織申請舉辦悼念集會,連續3年維園再沒有燭海,前支聯會常委趙恩來認為,即使不能集會,最重要香港人仍有心悼念,「記住六四,拒絕遺忘。記住一件事,相信這不犯法吧」。縱使沒有支聯會,他深信民間仍可口耳相傳,將六四記憶傳承下去。 2020年,趙恩來與時任支聯會常委等人到維園亮燭悼念六四,事後他被控參與非法集結,他有感與法庭爭拗「無甚意思」,考慮訴訟成本後,選擇認罪,去年9月15日被判囚8個月。 獄中聞解散 「慶幸不需投票」 選擇留港續做社區工作 入獄不久,支聯會醞釀解散,以至召開特別會員大會表決,其時已辭任常委一職的趙恩來,靠聽收音機和讀報才得悉消息。被問到是否支持支聯解散,他僅說相信牆外人的決定面對政治形勢、情感與道義之間的掙扎,「只能說,我慶幸我不需投這一票」。 前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前副主席何俊仁及鄒幸彤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許多前支聯會常委亦身陷囹圄或已經離港,今年2月出獄的趙恩來,是少數仍留下來的前常委自由人,曾被勸告離開,但他說「從沒想過走,要走的不應該是我」,選擇留港繼續做社區工作。 稱總有方法表達 最重要有心 《港區國安法》2020年6月尾實施後政治環境巨變、支聯會解散,對趙恩來而言屬預期之內,但他形容大家適應力很強,縱使環境惡劣,「總有方法表達自己」。他說,即使不能公開集會悼念六四,也可以在家中悼念或到教堂祈禱,最重要仍有心悼念,六四當日他會用自己的方式悼念。 維園燭光集會過往成為不少年輕人認識六四事件的契機,對趙恩來亦然。六四事件那年,生於1985年的他年僅3歲多,讀中學才認識這段歷史,2000年首次到維園參加六四集會,獲邀加入支聯會當義工,2002年以17歲之齡成為首屆「支青組」成員,2015年起出任常委。 被問沒有支聯會,如何將六四歷史傳承,趙恩來認為,即使無法集會,也阻止不到社會討論,並與下一代講述六四事件,深信未來會有民間口耳相傳,傳承六四記憶,「希望在民間」,「記住六四,拒絕遺忘。記住一件事,相信這不犯法吧」。 「你能夠消滅圖騰 但要毁人心相當困難」 趙恩來又以台灣的歷史為喻,指1970年代經歷「美麗島事件」,許多人從沒想過後來的民主發展,甚至後來可一人一票選總統,「從來歷史都是靠每一個人一點一滴地爭取」。面對運動低潮,他認為當下最重要是「做好自己」,相信在目前社會環境,要運用更有智慧的方法走下去。 曾被批評「行禮如儀」的維園集會不再,悼念六四的《國殤之柱》及民主女神像去年底先後被移離大學校園,趙恩來形容六四記憶在香港正被消滅,「你能夠消滅圖騰,但要毁滅人心是相當困難,若六四事件無妥善解決,是不會改變到香港人的心」。 (原文刊載《明報》2022年5月30日)

Read more

山長水遠,羅湖探望Carol

今日和風細雨,遠赴羅湖懲教所探望吳敏兒Carol ,不經不覺經已還押超過一年,何時開庭審訊,仍是遙遙無期。無止境的等待,是最消磨人們的意志,但Carol本是樂天派,心境開朗,精神爽利,安慰大家不用擔心,會繼續堅持落去! Carol 相當佩服陳日君樞機,被捕獲釋後即到羅湖探望她,表達關心,看似完全不用擔心自己官非。或許這就是信仰力量,堅持信德! 願香港平安!

Read more

【明報】維園點燭囚8月 趙恩來:原以為控罪性質如違泊

2020年六四,時任支聯會常委兼時任荃灣區議員趙恩來到維園燃點燭光參與悼念活動,被控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判囚8個月。趙恩來說,當初法庭傳票寄上家門,以為控罪性質和違例泊車一樣,可以罰款處理,未料反修例案愈判愈重,「法庭咩案都要攞到盡」。他指獄中日子不難捱,只是囚倉每星期都有年輕面孔加入,有感社會形勢變化甚大,「抵抗恐懼的方法就是做好自己」。 逾半倉友涉示威案 信件隨月漸少 警方前年以疫情為由禁止六四集會,26人被控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罪,有人流亡海外,有人仍在牢獄,已完成刑期的趙恩來,是少數現時留在香港的自由身。他說,原本一直相信行使集會權利不必負上刑事責任,但經過一浪接一浪的拘捕和起訴,形容「在現場點支蠟燭已經是罪名」,審訊前開始有心理準備入獄。 趙恩來服刑時,囚倉內過半囚友是示威案被告,「農曆新年前,每星期兩三單暴動判刑,就『跌』兩三個新人入來,有理大(被捕的),也有中大『二號橋』(被捕)的」。他替囚友派信時,留意到剛入獄者收到親友、筆友較多信,已服刑一年半載者卻沒有信收,容易消磨意志。 在趙恩來口中,獄中生活不算艱苦,他獲分派的囚室可透過窗戶看到海,偶爾瞥見玩滑浪風帆的人;看書讀報都可過日子。出獄後,他獲市民眾籌支持,可繼續在原本的區議員辦事處營運社區辦事處。至於未來如何走,他說無法評估每一步的風險,「好多事情我控制不了,我決定不擔心,做好自己本分」。 「有種死硬派」 料六四集會不滅 回過頭看,趙恩來記得於2001年加入支聯會時,輿論焦點在六四晚會參加人數下跌,以後可能無人悼念六四;現在是《港區國安法》下,堅持悼念的人要面對刑事風險。時局變化無人能料,社會氣氛低迷,但他認為當下也未必陷低谷,相信六四晚會不會成為絕唱,「我們告訴大家,去六四燭光集會要坐監,但大家都可能衝出來,因為社會有一種死硬派」。 (原文刊載《明報》2022年4月18日)

Read more

【商台新聞】疫下監獄停探訪 在囚者和家屬聯繫減

疫情嚴峻下,多個懲教院所一度有多名人員和在囚人士染疫,院所運作備受挑戰,親友探訪的安排亦要暫停,至今已經超過個半月,明天起將可以恢復有限度探訪。在暫停探訪期間,有在囚人士擔憂家人疫情下身體狀況,無法及時知道外面消息,覺得徬徨;亦有家屬說,難以掌握在囚人士有否染疫。 在囚者獄中見葵涌邨爆疫 憂家人染疫感不安 疫情下監獄由農曆年初五起暫停親友探訪,至今已經47天,工黨成員趙恩來因為前年六四參與維園非法集結,被判囚8個月,上月23日出獄,離開白沙灣懲教所。 趙恩來說,暫停親友探訪期間,疫情開始嚴峻,有在囚人士擔心家人,感到不安:「剛巧同倉有囚友住葵涌邨,他的家就在爆疫的那一座,就會有擔心。他不知道發生甚麼事,只是見到新聞報道有幾十、百多人確診,就擔心家人會否染疫入院呢?但他又未能聯絡家人,寄信的話可能要1個月才能收到回信。」這名在囚人士託趙恩來出獄後聯絡他的家人,最終確認他的家人無恙。 趙恩來在年初六、七,嘗試由監獄寄信給自己,到大約20天後收到,他表示疫情下郵遞受影響,加上懲教署要消毒信件,保安組審查內容,因此信件收發需時愈來愈長。除了寄信,趙恩來說,在囚人士可以透過福利官聯絡家人,但是福利官人手有限,未必可以照顧到每名在囚人士的需要。 在囚者染疫或密切接觸者不能探訪 趙恩來倡電話探訪 明日恢復有限度探訪的新安排下,在囚人士如果染疫或是被列為密切接觸者,就不能獲安排探訪。趙恩來建議,署方可以容許本地在囚者經申請後,半個月可以打一次電話:「在懲教署內有規定,外籍在囚者在香港沒有親人、沒有人探訪,是可以打長途電話聯絡家人代替,但在疫情下變了外籍人士可以打長途電話,而本地在囚者,就沒有探訪亦未能打電話,是有點怪的。」 趙恩來在集體囚倉服刑,他說,在囚者已經失去自由,以往有探訪的日子,大家每星期都會期待,當不知道何時恢復探訪,會感到失落,少了人生目標。他回顧在囚時有親友探訪:「會講閒話家常,期待外界關心,傾偈內容好多時都沒有意義,但起碼見到熟悉的人,心理健康會好一些。」 還柙者家屬:寄信資訊滯後 未能及時掌握家人狀況 阿鳳的丈夫去年被捕,至今被還柙逾一年待審,期間她每日都會去探望丈夫。明起恢復有限度探訪,她認為是「好過冇」。暫停探訪期間,她只能靠信件了解丈夫10多天前的情況。其中一封是在今個月初寄出,兩星期後收到,丈夫提到同巷有在囚者染疫,他要繼續24小時留在倉內,不能「放風」。 阿鳳說,曾經向福利官打探家人獄中情況:「知道福利官都忙。打好耐好耐,打爛個電話都聯絡不到(福利官)。福利官的運作是要家人在獄中寫紙,再讀出來,像人肉錄音機般,例如是『某某,你的家人未能接受探訪』,但再細問檢測是陰性,還是陽性?為何未能探訪,他就未必可以答到你。」 家屬現時可以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查閱家人還押地點,以及是否可被探訪。她建議,加入資訊讓他們掌握家人有否染疫。 懲教署:多名人員染疫影響運作 冀各界諒解 本台向懲教署查詢,信件收發、家屬探訪和聯繫安排等,署方話,可以參考之前的新聞稿,沒有補充。懲教署之前就表示,截至上星期五,有850名確診在囚人士正接受隔離和治療,累計約1630人康復;又表示多名人員染疫之下,院所運作一度受到嚴重影響,署方要調配所有探訪室資源,支援羈押工作,希望各界諒解。 側寫|鎖倉下的監獄 懲教署為了防控疫情,在上月18至27日期間,實施10天「鎖倉運作模式」,署方表示成功偵測到多條傳播鏈。趙恩來說,「鎖倉」期間,在囚人士24小時都要留在倉內,不能離開,期間有人派飯、添置飲用水及收垃圾,每日做一次快速抗原測試。如果染疫或是密切接觸者,就會移送到隔離中心。在倉內,衞生由在囚者自己負責,有足夠口罩供應。 至於俗稱「放風」的每日1小時戶外活動,趙恩來說,1月起不能做有身體接觸的運動,例如是打籃球或踢足球,只能踢毽、打乒乓球及跑步等。「放風」到「鎖倉」前數日暫停。他與其他在囚人士就改在倉內做體能。 家屬阿鳳表示,兩天前再收到丈夫在今月中寄出的信件,說已恢復「放風」。她說,丈夫曾經提過在獄中最重要的生活,就是每日「放風」做運動和家人探訪,「丈夫說:『行出來去到探訪室見到我們,就是最開心。』」 (原文刊載《商業電台 881903》2022年3月23日) ...

Read more

【東方日報】天寒懶得郁 在囚趙恩來搣唔走肥肉

唔少被判囚嘅社運人士,都會同自己訂立一啲目標以免虛度光陰。目前喺白沙灣懲教所服刑嘅前支聯會常委、前荃灣區議員趙恩來,入獄之初曾打算減肥,之不過近日佢話減磅失敗,而原因就係天氣轉冷,懶得活動咁話。 專心睇書學木工 趙恩來因涉前年六四集會案,被控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去年9月遭法庭判囚8個月。而佢嘅社交專頁日前就上載佢嘅獄中信,話自己入獄3個月,算係適應監房嘅生活節奏,雖然在囚嘅飲食比較清淡,但自己未能成功減磅,相信係同天氣寒冷,疏於運動有關。佢又話鐵窗之下同外界聯絡斷絕,難得耳根清淨,忘卻俗務煩囂,可以專注咁細讀各類書籍,而最近就閱讀中國近代史嘅書籍居多。 早前講過自己喺監獄做木工嘅趙恩來話,依家佢仍然學習木工工藝,準備考取木工證書、平安卡,但最重要係可以消磨時間喎! (原文刊載《東方日報》2022年1月13日)

Read more

【東方日報】趙恩來轉監倉  鬥木打發時間

失去自由嘅鐵窗生涯,可謂度日如年。支聯會前常委兼荃灣前區議員趙恩來,因為舊年嘅六四集會案,被控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成,月前被判囚8個月,依家喺白沙灣懲教所服刑。日前佢嘅社交平台上載獄中信,話依家嘅監倉生活未算太沉悶,事關佢可以閱讀書報、同囚友傾談之外,仲可以藉剫木嚟打發時間。 佢喺信中提到,依家每日都會到工場鋸木製作傢俬,雖然工作時間只係每日三、四個鐘,但已經打發唔少時間,加上外界寄畀佢嘅剪報同書信等精神食糧,以致佢由荔枝角收押所調往白沙灣懲教服刑,就算唔習慣同外界斷絕聯繫同埋裏面嘅「健康餐」,但亦不經不覺咁就過咗個多月嘅時間。 雖則佢話獄中生活並非如想像中咁惡劣,但見到愈來愈多同路人成為囚友,難免感到痛心同神傷。之不過,佢就話幸好轉到禁煙嘅懲教院所,可以逃離二手煙環境,加上作息規律同有充足休息時間,相信喺獄中可以成功減磅咁話。 (原文刊載《東方日報》2021年11月3日)

Read more

【頭條日報】趙恩來:牆內生活非想像中惡劣 靠鋸木打發時間

支聯會前常委、荃灣區議會前區議員趙恩來涉及支聯會六四集會案件,被控非法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早前被判囚8個月,目前正在服刑。其團體近日上傳他的獄中來信,指最不習慣與外界斷絕聯繫,但要學懂「放下」與「信任」,又指牆內生活並非想像中惡劣。 其社交媒體上傳他早前所寫的信件。趙恩來在信中表示,自己現於白沙灣懲教所服刑,最不習慣與外界斷絕聯繫,其次是這裡的「健康餐」,但要學懂「放下」與「信任」。他又指,牆內生活並非想像中惡劣,每日亦有朋友與傾談,不算太沉悶,但未能第一時間接受新聞資訊,並指在牆內苦悶日子中,難得安靜閱讀。 他稱現時每日會到工場鋸木製作傢俬,雖然每天的工作時間只有3、4小時,但可以打發不少時間,又指在禁煙的懲教院所,可逃離二手煙環境,加上規律而健康的生活,亦有充足休息時間,希望可以成功減磅。 (原文刊載《頭條日報》2021年11月4日)

Read more

【鐵窗歲月】趙恩來獄中書單

人在牆內,不僅個人自由,過往理所當然的東西,諸如電子產品、物質生活,都會一一失去。日復一日,食完一餐等下餐,瞓醒等天黑再瞓覺,生活似乎枯燥乏味。但對我來說卻是個難得機會,有充足時間博覽群書,靜靜修讀,不怕生活鎖事煩擾。面對赤柱無敵海景,潛心閱讀,實是人生一大樂事。 不少朋友都很好奇,究竟我在獄中閱讀甚麼書籍?聖經、宗教讀本(這類書本並無每月數量限制)以外,主要是閱讀文史哲,亦有文學小說、科普、心理學、財經等,可以逐字細讀慢慢回味箇中真義。期間也有訂閱學術期刊《Foreign Affairs》,讀懂國際大事。 就趁這個機會,讓我向大家分享獄中書單(部分),多多交流! 《國史大綱》 錢穆 《近代中國史綱》 郭廷以 《中外交通史》 陳佳榮 《晚清七十年》 唐德剛 《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 《幕末史》 半藤一利 《200年日本史》 Andrew Gordon   ...

Read more
Page 1 of 2 1 2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