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經已過了大半,小朋友們即將開學,我們每年也會安排專人以優惠價拍攝證件相,讓大家做好準備! 今年特別多家長帶同幼童參與活動,攝影師也要出盡法寶,務求影到最佳效果,留下美好回憶。這次功臣,莫過於是維尼大熊,成功哄得不少小朋友乖乖坐低影相。 拍過證件相的街坊,大約一個星期後,會有短訊通知前來辦事處取相。多謝大家踴躍參與!
Read more【明報專訊】政府近日宣布,垃圾徵費的實施日期推遲至明年4月。減廢「火車頭」要多等一會才開出,回收配套又準備好未?廚餘佔都市固體廢物三成,當中超過一半來自家居,故此回收家居廚餘對減廢相當重要。環保署推展公屋廚餘收集試驗計劃半年,有逾四成居民參與;另一邊廂,目前私人屋苑可自願申請智能回收箱項目,但參與屋苑不多。記者去過有份參與的荃灣荃威花園,發現回收過程雖簡單方便,申請過程和事前準備工夫卻十分繁鎖。要推動廚餘回收,除了靜待垃圾徵費來臨,還有什麼可以做? 周五早上8時多,一個中年女士提着盛載廚餘的透明膠袋,來到超級市場旁的智能回收箱,掃描「綠綠賞」會員二維碼後,桶蓋隨「嘟」一聲自動開啟。她把袋中所有廚餘倒進去,再把膠袋棄置在幾步之遙的垃圾桶,然後瀟灑轉身離去,整個回收過程不足10秒。這裏是荃威花園,少數設有廚餘回收箱的屋苑。業主立案法團秘書趙恩來引述數據指,由年初啟用至今,360多人曾使用回收箱;假設每戶定期由1人回收廚餘,參與比例約佔整體住戶一成。 批出資助額 不足預算三成 政府於2020年底透過回收基金,資助私人住宅樓宇採用智能回收箱技術,收集及回收廚餘。截至今年6月中,包括荃威花園在內的28個私人屋苑成功申請,獲資助金額介乎43萬至167萬元不等。雖然政府為計劃預留1億元,不過目前已批出的總資助金額只有2693萬元,未及預算的三成。 在政府全數資助之下,為何仍然未見私人屋苑積極參與廚餘回收?我們從居民取態,以及申請程序說起。 勤清潔防臭 提升回收意欲 記者到荃威花園觀察,剛好碰上廚餘回收箱的清潔時間。只見清潔工友為回收箱「抹身」之後,把外殼打開,仔細掃走內裏殘餘的食物渣滓。趙恩來無奈說:「香港人都幾咧啡。其實(清潔工)不去定期清潔,咁周邊呢……我不明白為何那麼大的洞口,大家都倒到周圍都係。」記者在另一個還未清潔的回收箱上,發現小量疑似倒廚餘期間遺留的污迹。很多人對廚餘回收避之則吉,正是擔心帶來衞生和臭味問題。回收箱落地數月,趙恩來說其實大眾擔心的臭味並未有出現,亦符合記者在現場的觀察。 浸大生物系教授、生物資源與農業研究所所長黃煥忠專研廢物管理,他認同要大眾接受廚餘回收,解決不衛生的觀感是一大關鍵,「收廚餘最忌的一件事就是臭。做任何垃圾分類和處理,就是不要令到住戶有厭惡感。如果能夠做到這件事,住戶舉手之勞為什麼不做呢?」翻查資助計劃的規定,回收箱必須具備消毒裝置或氣味消除系統。對比普通的回收箱,黃煥忠提到現時公屋和私樓所用的智能回收箱均是密封設計,可減少氣味溢出。趙恩來則估計回收箱位置通風良好,加上居民大多遵從指示,為廚餘隔水才倒進箱內,這些都可能是防臭的做法。 擔心未來回收箱容量 不過,黃煥忠對未來家居廚餘回收仍有憂慮,所指的是回收箱容量限制。「只是給它(屋邨或屋苑)一個細缸,很容易爆滿。爆了之後,居民拿(廚餘)到來,扔不到就扔在旁邊,這個就出事了。」記者早上8時多到訪荃威花園,目測其中兩個回收箱已經半滿。清潔工每天的例行工作是在打掃過後,各換入一個空箱。環保署委託的承辦商下午來到,會把已使用的回收箱一併收走,運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處理。垃圾徵費實施後預計回收量大增,黃煥忠指各屋邨或屋苑要仔細估算所需的回收箱數量,而智能回收箱技術亦可提供大數據,有助分析趨勢。 資助計劃要求回收箱連接「綠綠賞」平台,居民可憑每天首次廚餘回收(最少100克),取得50「綠綠賞」積分。荃威花園未有像參與試驗計劃的公共屋邨,設置禮品兌換機,所以要移步至「綠在區區」的回收點才能兌換積分。然而趙恩來發現,參與回收的住戶大多出於環保,禮品對他們的吸引力或許不如公屋住戶。從控制成本的角度,黃煥忠亦認為靠禮品推動回收,始終增加營運開支,未必適合長期推行。要有效增加回收量,他說垃圾徵費是無可避免。視乎不同家庭情况,廚餘佔家居廢物的比例約為三至五成,日後若想減少徵費開支,相信不少人會從回收廚餘着手。「為什麼我們(目前)收得很少?我想與垃圾徵費可能都是有關係的。 」 申請手續繁複 嚇走有心人 垃圾徵費遲早實施,即使是環保意識不高的市民,日後在金錢誘因下有望多做回收。香港逾半人口居於私樓,現時相關居民組織或作為代表的物業管理公司可申請回收基金資助,開展家居廚餘收集工作。荃威花園是全港首批申請的屋苑之一,曾有其他屋苑代表向趙恩來查詢詳情,但了解過後紛紛打退堂鼓。他認為計劃申請手續繁複,而且要法團墊支費用,令很多屋苑卻步。 1個箱要200戶支持證明 荃威花園業主立案花團2021年初遞交申請,直至今年農曆新年期間,廚餘回收箱才正式啟用,用了接近兩年時間。對比公共屋邨的廚餘收集試驗計劃去年展開,「我們(荃威花園)是行先過公屋,招標早過公屋,不過公屋實行就早過我們」。申請人除了要填寫實施計劃和財政預算,還要為每一個智能回收箱,提供至少200伙參與住戶的支持證明。荃威花園申請3個回收箱,所以要收夠600個簽名,「600個其實也不少。我們這裏16幢,一幢(最多)才等於200戶」。成功申請後,業主立案法團透過招標,選定一間承辦商製作智能回收箱。趙恩來憶述當時就回收箱的設計,與環保署來回溝通的過程很費時,例如署方要求屏幕上的「大嘥鬼」必須放在右邊;最初機身字句不允許以貼紙貼上,後來才批准。 不過對比這些前期工作,更大的阻力來自財政安排。荃威花園一筆過取得約38萬元(總核准資助金額的30%)作首期撥款,以及每月900元行政費;用盡後法團要先行墊支,以繳交每月回收箱租金、聘請相關員工的薪金等。待相關部門核數後,才可以實報實銷發還款項。「計劃是非常之不吸引的,要自己屋苑磅咗水先,再問佢claim錢。作為屋苑,真的沒有誘因做這件事。」 ...
Read more過去一年,本港面對嚴峻通貨膨脹壓力,百物騰貴,僅是電費加幅已逾17%,不容小覷。私人屋苑各出奇謀,希望節省不必要開支,紓緩屋苑財政負擔。 年初,荃威花園向中電申請「社區節約能源基金」,資助屋苑公用地方更換LED智能照明系統,當中包括安裝LED節能光管取代傳統T8光管、安裝自動感應節能燈具於較少人流經過位置。 業主立案法團與管業處工程部商討後,決定調動駐場維修技工協助,分階段更換LED節能燈具,從而節省外判工程開支。但由於所涉燈具接近萬件,經過幾個月時間才能全數更換妥當。 慳電 21.3% 節省開支二萬八 工程已於5月底完成,根據2023年6月份電費數據顯示,對比上年同一月份,荃威花園成功降低用電量約21.3%(超過54000度電),即使同期電費增幅逾17%,但仍可節省電費開支達8.2%(減省電費28000元),成效顯著! 值得留意的是,整項工程由於得到中電資助,並由管業處駐場技工協助進行,荃威花園不費分文,節能減排之餘,更可為屋苑節省管理費開支,值得鼓舞!
Read more荃威花園F座住宅大堂早年發生倒塌事故,揭發有人擅自拆除樓宇結構鋼材,違例改建住宅泵房;事後,屋宇署向荃威花園發出通知,要求委聘專業建築顧問擬備復修方案,重建住宅泵房。然而,屋宇署對於荃威花園F座泵房違例改建開展執法調查工作,期間任何人士不可干預現場證據,歷經四年時間,至2022年才容許工程繼續進行。 荃威花園F座泵房重建工程經已完工,並由政府相關部門完成驗收,發出書面批准使用。工程承辦商亦已拆除F座大堂內的圍板,會在這個週末進行裝飾工程。預計下週開始,管業處會安排住戶登記協助免費更換信箱鎖,並與香港郵政商討重新使用原有信箱的具體日期,敬請留意屋苑通告最新公佈!
Read more荃威花園R座緊急煤氣喉管維修工程,凌晨經已完成,煤氣公司清晨重開總掣,恢復煤氣供應。 不過,部分住客表示家中至今仍然未有煤氣供應。其實,這與喉管內部出現「氣鎖Air Lock」現象有關,對於高層單位影響尤其顯著。 煤氣公司開展維修工程之前,必須把喉管內的易燃氣體排出,確保安全。但排出煤氣後,喉管內部充斥空氣。 當煤氣公司重開總掣,喉管內部空氣需要完全排出,才能使用煤氣。由於煤氣喉管完全密封(即無出現洩漏),喉管內的空氣只能通過爐頭排出。 因此,住戶可先打開窗戶,並開啟抽氣設備,確保空氣流通,嘗試開啟爐頭,靜候片刻,等待喉管內的空氣自然排出,便可正常使用煤氣煮食。 當然,如有問題,可致電煤氣公司熱線電話尋求協助。
Read morehttps://youtu.be/4rcYClNEFP8 一隻年幼的八哥,被發現以膠袋打包棄置荃灣山頭,疑患腸病毒遭狗主棄養,最終牠因承受疾病及無情對待折磨離世,警方今日以涉嫌殘酷對待動物拘捕狗主,街坊議論紛紛。
Read more將軍澳日出康城有住宅單位最近被揭發擅自拆卸部分主力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荃威花園業主接連查詢相關樓宇主力牆(Load Bearing Wall)的具體位置,希望得知自家裝修期間有否破壞樓宇結構,可能觸犯法例。我們就此查閱屋宇署核准建築圖則,諮詢結構工程師義務意見,找出主力結構牆壁位置(圖中紅色部分)。 任何結構改動(主力牆、外牆、樓板...)必須先經註冊結構工程師完成專業評估報告,確定改動或拆除不會影響樓宇結構安全;再由專業建築師擬備建築圖則,向屋宇署入則申請,得到屋宇署書面批准,才可交由註冊建築承建商進行相關工程。 就算不屬於結構的改動工程,也要按照法例要求交由相關級別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負責,開工前、完工後向屋宇署提交指定文書;否則有可能被屋宇署認定為違例建築。 不過,對於規模較小、潛在風險較低,並在2020年9月11日前經已存在的違例建築,業主可聘請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檢查、核證其結構安全,向屋宇署作出登記。這樣屋宇署便不會作出執法行動。 無論如何,業主計劃進行任何工程前,應先諮詢註冊專業人士意見,切忌貪平光顧無牌商號,誤墮法網! 【備註】文章資料並不能代替專業意見。如有問題,請自行諮詢建築測量師、結構工程師、認可人士等,就個別物業實際情況作出專業評估。
Read more荃威花園居民閒時喜歡走上後山引水道晨運、跑步,但其中一小段斜坡陡峭,容易失足掉下斜坡。 我們就此聯絡水務署跟進,署方隨即安排裝設臨時護欄,並以危險警告膠帶提醒途人注意安全,慎防發生意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