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毋忘六四

【致仍然堅持的人】 趙恩來用自己方法延續初心 拒絕遺忘

六四33周年的中午,有人拿著6枝白玫瑰和4枝紅玫瑰,由維園緩緩走向銅鑼灣港鐵站方向,他甫踏入崇光百貨一帶,或者是太多記者追訪的關係,便被警方重重包圍,再將他「驅逐」出銅鑼灣,這個人,就是前支聯會常委,趙恩來。 3年前的回憶 3年後翻天覆地的轉變 回想3年前6月12日那天,政府無視民意,在當天如期恢復修訂《逃犯條例》二讀,趙恩來亦在現場,最深印象除了是嚴重的警民衝突、整個金鐘煙霧瀰漫外,還有香港人之間的情,「我記得果時最特別嘅地方就係,類似當年佔中嘅情況,好多人自發地去提供唔同嘅物資,譬如水、乾糧,去支援一啲集會人士。」但這天後,香港徹底的翻天覆地。 這3年,不論大大小小的遊行示威集會也消聲匿跡。趙恩來說,以前政府如果看見有如此大批市民表達不滿,總會嘗試回應以重拾市民的信任,但現在市民就算對政府所提出的政策感不滿,政府也會「霸王硬上弓」,「市民感覺到呢個政府其實已經唔再需要民意支持,亦都唔再需要香港市民嘅信任,好多不受歡迎嘅政策都會喺社會落實咗後,香港市民比較有能力果班可能會離開香港,尋找佢哋一個更適合生活嘅地方。」所以每個人身邊,總有一些親朋戚友選擇離開這片土地。 政治打壓下的牢獄之災 「我唔覺得我有任何做錯」 這3年來,香港變得政治敏感,趙恩來也成為受害者之一,「3年前嘅19年仲可以有六四燭光集會,19年之後其實都知道呢樣嘢係唔存在」。正因為如此,2020年的六四31周年,趙恩來與另外24人被票控「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及「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成,判入獄8個月,於今年2月23日刑滿出獄。「我覺得呢個其實係一個政治羅織嘅罪名,我真係唔覺得我有任何做錯,其實大家都好明白,只不過喺不正常嘅政治環境下,我哋要去面對呢樣嘢」但這3年的社會環境,政治打壓下的「冤獄」似乎變得「習以為常」,「喺牆內有好多嘅朋友好似我咁,因為有唔同嘅政治原因而喺個監房入面」。 出獄後即重返地區工作 「讓同路人有個希望」 但牢獄生活並沒有打沉他的意志,原為荃灣區區議員的趙恩來,出獄後立即重投地區工作的崗位,為街坊團購生果、舉辦一日遊、搞足球訓練班等等,總之街坊大大小小的事務他也兼顧,其實是因眼見很多區議員被DQ(褫奪議席),他們的社區服務網點及辦事處慢慢消失,「如果我有能力範圍之內,我能夠去到幫到呢個社區去延續一點光,其實我覺得某程度上,都係讓同路人有個希望囉」,為的,就是在悲觀絕望的環境下,燃點到一絲希望,鼓勵香港人繼續堅持自己的信念。 趙恩來說,社會上仍有一眾朋友,在不同崗位,無論是在工作、生活、還是在他們所屬的社區默默努力著,「我哋又覺得喺社區層面,其實我哋亦可做多少少嘢,點樣去將我哋嘅信念去到社區實踐」。 大是大非仍敢發聲 「我選擇唔向後退」 在「大是大非」上,仍敢發聲的真的寥寥可數,趙恩來是其中之一,「我相信我唔係行前咗或者做多咗一步,只不過我到咗呢一刻我選擇唔向後退,當你身邊或者前排嘅人倒下時,變咗你就企喺前排啦」。就如六四當天「勇武」拿著鮮花到銅鑼灣,只是希望在這個令人窒息的空間下堅持他過去一直表達的事情,「我又覺得唔係好需要擔心,因為今日唔知聽日事,正如我哋3年前冇諗過香港變成今時今日咁樣,但倒返轉嚟睇,3年後香港會唔會有個新嘅開始」,或者如他形容自己,從來都是一個樂觀的人。 見證同路人選擇放棄 「呢樣嘢其實好令人氣餒」 眼見不少朋友離開或入獄,當然令他感到悲傷,不過在這黑暗的3年,有一些事令他更難以釋懷,「我覺得最難受係我見到有部份人選擇放棄,呢樣嘢其實好令人氣餒,無論留喺香港或者離開香港,最重要一樣嘢係你之後會做啲乜嘢」。趙恩來說如果留港的人選擇放棄,甚至乎變成建制一部份,那對整個運動也沒有甚麼意思;而離港的人,善用他們的空間去宣揚自己理念,幫助香港發展得更好,這樣子的話又不是一件壞事。 呼籲同路人堅持 拒絕遺忘 ...

Read more

【明報】支聯解散首私下悼念 趙恩來:有心最重要

支聯會解散後首個六四,前常委趙恩來昨晚在辦事處點燭,他說今年是首次在私人地方悼念,對未能重返維園感唏噓和遺憾,但認為悼念最重要是有心,在什麼地方也只是形式問題。 另一前常委梁錦威昨晚在社交網站上載相片,顯示他在維園旁的中央圖書館外持燭悼念,並寫道「只要良心仍在,信念之火就會不滅」。 趙與朋友昨日午飯後買了6支白玫瑰和4支紅玫瑰,在維園外圍從天后走到銅鑼灣,「在附近行一個圈算是緬懷過去的記憶,這是大家最低程度可以做到的事」,最終他在銅鑼灣遇警截查,被命令離開。他其後回到辦事處,在晚上7時許點起燭光悼念,並開着多個寫有「支持天安門母親」的電子蠟燭。他稱基於現實情况,未有到公眾地方點燭。對於有生之年能否重返維園悼念六四,他說對未來從來充滿希望,「今日不知明日事」,正如3年前沒法知道不能再在維園悼念六四。 (原文刊載《明報》2022年6月5日)

Read more

【明報】前支聯會常委趙恩來持花到銅鑼灣遭截查 警稱或煽動非法集結要求離開

今天(4日)是支聯會解散後首個六四,下午大約3時,前支聯會常委趙恩來手持鮮花到銅鑼灣,遭警員截查並帶入東角道封鎖線內查問。警員着趙恩來將鮮花收在背包內,並查詢他的目的地,查問大約10分鐘後,他被警員帶到港鐵站離開。 趙恩來對記者表示,今天約了朋友在銅鑼灣吃飯,飯後將離開,而手上鮮花是送給朋友。他表示,本無計劃悼念六四,惟警方神經非常緊張,一出銅鑼灣站便引來大批警察包圍。他稱自己身上沒有任何六四文宣,但警員質疑他手持6枝白玫瑰和4枝紅玫瑰,稱他的玫瑰有可能煽動非法集結,故要求他離開銅鑼灣,「要求我離開銅鑼灣,不可再喺銅鑼灣,無任何法律理據。」 他說不理解警方做法,認為手執玫瑰不會煽動到別人去悼念,而現場無任何人挑釁或煽動集會活動,「唔知點解(警方)有咁嘅部署同神經」。 他表示今天將不會再到銅鑼灣,並於私人地方悼念,「對自己良心有個交代」,至於以後會否再到銅鑼灣悼念則是未知數。他說過去30多年維園悼念六四的情況惡化,但相信公道自在人心,香港人有自己的感受,望港人不要磨滅記憶,但不要鋌而走險。 女長毛︰當局打壓無阻悼念六四 綽號「女長毛」的社民連成員雷玉蓮下午前往維園期間,被警員押返灣仔警署。她稱警員要求她同意把身上寫有「奠」字的紙板、3束鮮花及電燈扔掉,才可獲放行。她其後到中聯辦門外悼念六四,有警員叫她不能燃燒祭品,但未阻止她唸經。她表示,今早曾探訪被還押的社運人物古思堯,古思堯叮囑她協助買鮮花悼念六四死難者。雷玉蓮稱,不論當局如何打壓,都無法阻止她悼念六四。 (原文刊載《明報》2022年6月4日)

Read more

【自由亞洲電台】消失的六四回憶:專訪前支聯會常委趙恩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Ykzej5a7w 香港《國安法》的生效,在香港畫下多條紅線,悼念六四死難者的晚會和舉辦晚會的團體支聯會,相繼被消失,多名支聯會的骨幹成員也因為不同的案件,被拘捕和判刑。前支聯會常委趙恩來接受本台專訪,他認為,六四是香港民主運動的啟蒙,悼念六四改變了人心,沒有「大台」仍堅守真相,已成為香港人最大的精神資產。趙恩來因悼念六四被判刑8個月,出獄後探望因不同社會運動而被關押的人士,協助他們戰勝孤獨感,繼續傳承六四精神。 香港《國安法》的實施,讓香港每年在維園悼念六四的燭光和口號被消失,連同舉辦燭光晚會多年的支聯會,去年在壓力下都被迫解散。前支聯會主席、副主席和多名常委,也因為不同的案件被拘捕和監禁。 前支聯會常委趙恩來也因為2020年與其他支聯會常委,在維園亮起燭光悼念六四,被判刑8個月。獲釋後的他在今年六四前夕接受本台專訪,表示堅持悼念六四不是罪,也不後悔。 趙恩來說:我沒有後悔,悼念六四本身不是罪,施加一個罪名純粹是政治打壓,我選擇留在香港就要承受這個情況。作為悼念六四的堅持者和異見者,因為六四被判刑,對我來說是一種榮幸。政府指控我罪名,當時在維園的1萬多人,也同樣肩負相同的罪名,如果我能為他們承擔罪責,也是在我的崗位上,做我要做的事情。 趙恩來:悼念六四凝聚堅持信念的力量 是港人最大資產 從15歲開始加入支聯會成為義工,趙恩來認為,不少香港人對社會和民主的關心,也是受到六四事件的啟蒙,因此悼念六四,不只是爭取中國的民主,也是香港爭取民主運動的起點。在趙恩來心目中,悼念的點點燭光,是凝聚堅持的力量,相信沒有支聯會,香港人仍然會堅持下去。 趙恩來說:在今天香港,行禮如儀都是好奢侈的事,悼念六四和參與燭光晚會,其實是凝聚一種力量的場合,今後再看不到六四集會,也不會再有悼念活動,但這種力量不會就此在民間消失,這種精神是香港人最大的資產,背後最大的影響是人心如何改變是最重要。 趙恩來:探望囚友戰勝孤獨感 是傳承「拒絕遺忘」的精神 「拒絕遺忘」是支聯會堅持多年的信念,曾身陷囹圄的趙恩來出獄後,透過探望因為參與社會運動被判刑的同行者,延續不遺忘的信念。 趙恩來說:我曾經坐牢,明白最難受是覺得無人關心自己的孤獨感,探望囚友如同我們堅持悼念六四的精神,悼念的力量過去成為不少中國維權人士和六四死難者家屬的精神支撐,讓他們明白他們不是孤單,也是這個原因,探望囚友讓他們明白仍有人關心他們,協助他們戰勝孤獨感是最重要。 趙恩來:祝福鄒幸彤有足夠意志撐下去 趙恩來參加支聯會超過20年,認識的義工當中,有人正在流亡,亦有不少人正在服刑,包括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他表示,尊重對方的選擇,也祝福她能堅持信念。 趙恩來說:每個朋友到最後要坐牢或受到打壓,都是很不開心的事情。我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她(鄒幸彤)事前也有跟我討論她為何做這樣的選擇,我祝福她,希望她能夠有足夠意志撐下去。 趙恩來認為,在沒有「大台」的時代,深入地區工作,也是宣揚民主的方法。他回復自由後,透過眾籌重返社區為居民服務。他表示,未來存在很多未知數,但希望和堅持長存心中,他寄語香港人要抱有希望,繼續前行。 (原文刊載《自由亞洲電台》2022年6月3日)

Read more

【商業電台】六四維園燭光不再 王丹擬美國重建紀念館

明日是六四事件33周年,亦是《港區國安法》下第二年六四,隨著支聯會在去年被指顛覆國家政權,解散後,今年並無組織申請舉辦集會。 往年曾舉辦六四追思彌撒的教會,包括天主教香港教區、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及基督教宣道會等,今年都無舉辦公開悼念活動,本台向部分教會查詢,都表示不接受訪問或無回應。 維園燭光不再 趙恩來:黑暗的盡頭是光明 前支聯會常委趙恩來接受本台訪問表示,對維園燭光不再,感到忿忿不平及失望,但認為是意料之內,但相信市民會用自己的方式悼念。「大家在不同社會崗位上會繼續追求平反六四, 實現中國及香港民主,只要有心,無論最後有無大型燭光集會,未必是最重要,市民口耳相傳,不會算違法吧!」 包括趙恩來在內的24名民主派人士,因為在前年六四,被控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入獄4至14個月不等,部分前支聯會常委亦因涉其他案件,正還押候審。「支聯會只是悼念六四的其中一個載體,活動主體仍然是香港市民,無民間社會的支持,悼念六四是不能成為延續多年的社會運動,香港最缺少的是一個希望,希望市民保持樂觀的心,秉持希望,相信黑暗的盡頭是光明。」 王丹:對香港再有悼念活動不抱希望 正在美國籌建六四紀念館 正身處美國的八九學運領袖王丹表示,他對香港未來再有悼念六四活動不抱任何希望,但相信市民會在心中悼念。「六四紀念雖然從形式上被禁止,但相信大多數的香港人在6月4日這天,會想起當年發生的事情,這種悼念只要在人民心中,政府就不能把歷史事件抹掉。」 王丹表示,隨著有更多港人移民及社運人士去到海外,在海外的悼念活動就更為重要,他與多名民運人士,將在今日, 在美國華盛頓舉辦六四展覽,並正眾籌在紐約買地,建立永久六四紀念館,按照香港六四紀念館形式重建,形容是傳承香港的六四精神,期望能在明年六四正式開幕。 (原文刊載《商業電台》2022年6月3日)

Read more

【六四仍在】趙恩來:記住一件事不犯法吧

2022年是已故前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曾預言「六四平反」的一年,但華叔遺願未圓,支聯會去年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並已宣告解散。在首個沒有支聯會的六四,沒有組織申請舉辦悼念集會,連續3年維園再沒有燭海,前支聯會常委趙恩來認為,即使不能集會,最重要香港人仍有心悼念,「記住六四,拒絕遺忘。記住一件事,相信這不犯法吧」。縱使沒有支聯會,他深信民間仍可口耳相傳,將六四記憶傳承下去。 2020年,趙恩來與時任支聯會常委等人到維園亮燭悼念六四,事後他被控參與非法集結,他有感與法庭爭拗「無甚意思」,考慮訴訟成本後,選擇認罪,去年9月15日被判囚8個月。 獄中聞解散 「慶幸不需投票」 選擇留港續做社區工作 入獄不久,支聯會醞釀解散,以至召開特別會員大會表決,其時已辭任常委一職的趙恩來,靠聽收音機和讀報才得悉消息。被問到是否支持支聯解散,他僅說相信牆外人的決定面對政治形勢、情感與道義之間的掙扎,「只能說,我慶幸我不需投這一票」。 前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前副主席何俊仁及鄒幸彤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許多前支聯會常委亦身陷囹圄或已經離港,今年2月出獄的趙恩來,是少數仍留下來的前常委自由人,曾被勸告離開,但他說「從沒想過走,要走的不應該是我」,選擇留港繼續做社區工作。 稱總有方法表達 最重要有心 《港區國安法》2020年6月尾實施後政治環境巨變、支聯會解散,對趙恩來而言屬預期之內,但他形容大家適應力很強,縱使環境惡劣,「總有方法表達自己」。他說,即使不能公開集會悼念六四,也可以在家中悼念或到教堂祈禱,最重要仍有心悼念,六四當日他會用自己的方式悼念。 維園燭光集會過往成為不少年輕人認識六四事件的契機,對趙恩來亦然。六四事件那年,生於1985年的他年僅3歲多,讀中學才認識這段歷史,2000年首次到維園參加六四集會,獲邀加入支聯會當義工,2002年以17歲之齡成為首屆「支青組」成員,2015年起出任常委。 被問沒有支聯會,如何將六四歷史傳承,趙恩來認為,即使無法集會,也阻止不到社會討論,並與下一代講述六四事件,深信未來會有民間口耳相傳,傳承六四記憶,「希望在民間」,「記住六四,拒絕遺忘。記住一件事,相信這不犯法吧」。 「你能夠消滅圖騰 但要毁人心相當困難」 趙恩來又以台灣的歷史為喻,指1970年代經歷「美麗島事件」,許多人從沒想過後來的民主發展,甚至後來可一人一票選總統,「從來歷史都是靠每一個人一點一滴地爭取」。面對運動低潮,他認為當下最重要是「做好自己」,相信在目前社會環境,要運用更有智慧的方法走下去。 曾被批評「行禮如儀」的維園集會不再,悼念六四的《國殤之柱》及民主女神像去年底先後被移離大學校園,趙恩來形容六四記憶在香港正被消滅,「你能夠消滅圖騰,但要毁滅人心是相當困難,若六四事件無妥善解決,是不會改變到香港人的心」。 (原文刊載《明報》2022年5月30日)

Read more

【明報】維園點燭囚8月 趙恩來:原以為控罪性質如違泊

2020年六四,時任支聯會常委兼時任荃灣區議員趙恩來到維園燃點燭光參與悼念活動,被控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判囚8個月。趙恩來說,當初法庭傳票寄上家門,以為控罪性質和違例泊車一樣,可以罰款處理,未料反修例案愈判愈重,「法庭咩案都要攞到盡」。他指獄中日子不難捱,只是囚倉每星期都有年輕面孔加入,有感社會形勢變化甚大,「抵抗恐懼的方法就是做好自己」。 逾半倉友涉示威案 信件隨月漸少 警方前年以疫情為由禁止六四集會,26人被控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罪,有人流亡海外,有人仍在牢獄,已完成刑期的趙恩來,是少數現時留在香港的自由身。他說,原本一直相信行使集會權利不必負上刑事責任,但經過一浪接一浪的拘捕和起訴,形容「在現場點支蠟燭已經是罪名」,審訊前開始有心理準備入獄。 趙恩來服刑時,囚倉內過半囚友是示威案被告,「農曆新年前,每星期兩三單暴動判刑,就『跌』兩三個新人入來,有理大(被捕的),也有中大『二號橋』(被捕)的」。他替囚友派信時,留意到剛入獄者收到親友、筆友較多信,已服刑一年半載者卻沒有信收,容易消磨意志。 在趙恩來口中,獄中生活不算艱苦,他獲分派的囚室可透過窗戶看到海,偶爾瞥見玩滑浪風帆的人;看書讀報都可過日子。出獄後,他獲市民眾籌支持,可繼續在原本的區議員辦事處營運社區辦事處。至於未來如何走,他說無法評估每一步的風險,「好多事情我控制不了,我決定不擔心,做好自己本分」。 「有種死硬派」 料六四集會不滅 回過頭看,趙恩來記得於2001年加入支聯會時,輿論焦點在六四晚會參加人數下跌,以後可能無人悼念六四;現在是《港區國安法》下,堅持悼念的人要面對刑事風險。時局變化無人能料,社會氣氛低迷,但他認為當下也未必陷低谷,相信六四晚會不會成為絕唱,「我們告訴大家,去六四燭光集會要坐監,但大家都可能衝出來,因為社會有一種死硬派」。 (原文刊載《明報》2022年4月18日)

Read more
Page 1 of 5 1 2 5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