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機電工程署

【社區智庫】舊樓供電能夠應付現代家居需求嗎?

我們辦事處經常都會聽到街坊意見,質疑屋苑電壓不足,未能應付家居用電需求,建議進行改善工程,提升總掣供電量。當然,在工程世界是沒有不可能的,只要有錢!若要更新屋苑總掣房內的供電掣櫃,並非簡單工程,動輒數以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如要業主集資,相信大家都會耍手擰頭,鍛羽而歸。 不過我們首先要問:是否有真正需要? 街坊意見看似有其道理,現今科技一日千里,家庭電器遠較以前多了不少,現在大家都有電腦上網,熱水爐、煮食爐頭可能已由煤轉電,浴室寶、洗碗機等相繼成為家居必備,與幾十年前樓宇落成之初不能同日而語。家居用電量增加,原來設計自然不勝負荷,而要相應提升。 香港樓宇裝備標準 遠高於預期需求 先不論科技進步的同時,節能減排效益亦有提升,港英政府當初制定的建築物裝備基本標準,是遠高於實際需要,有充足餘裕應付未來發展需要。但基於成本效益考慮,無人會以極限去計算設計容量。就以供電為例,假如整個屋苑所有住戶同時開動家中全部冷氣機,建築物供電量肯定不足,必然出現超出負荷跳掣停電情況。不過這種情況並不會出現,平衡實際情況根據數學模型計算出最符合成本的設計方案,付諸實行。 其實,本港兩間電力公司有長期監察每個客戶的實際用電量,讓大家查閱。我們早前就街坊意見,向中電取得荃威花園三期過去幾年實際用電量數據,發現四個總掣房內的7個1500kVA電錶掣櫃在2018年至2020年間最高峰用電量介乎 19.6% 至 67.9%(詳見附圖),有足夠空間應付未來需求,毋須業主浪費金錢提升總掣供電效能。 定期檢查 確保家居供電穩定 家居供電效能減弱,甚至出現跳掣停電問題,可能與家居內部供電網絡老化有關,需要聘請註冊電業工程人員檢查。根據現行制度,樓層獨立電錶至屋內供電網絡屬於WR1工程,未有法例要求定期檢查。如有任何電力工程,則要由註冊電業工程人員完成檢查及測試,並向機電工程署提交文件,確保電力裝置符合安全規格。 至於樓宇內部供電裝置(即總掣房至樓層獨立電錶),屬於WR2工程由屋苑負責,必須每五年委聘註冊電業承辦商檢查維修。 過去幾年,荃威花園經已重鋪屋苑內部多條供電主纜、更換供電掣櫃老舊零件,緊急跳掣停電事故幾近絕跡。不過,荃威花園樓齡逾四十載,當初樓宇設計並無後備供電系統,每遇電力維修工程,難免需要暫時停電確保人員安全。

Read more

【智慧公廁】人多易壞 新設計盼增維修效率

全港首兩個智慧公廁除了同樣位於荃灣,另有共通點是以髒臭見稱及曾獲翻新。有當區區議員直指,特別是處於郊區的荃灣川龍村公廁,過往因較多行山人士使用而容易塞渠,以致「臭到市民都不敢入內」;該公廁兩年前經翻新後略有改善但臭味依然,認為如今進一步改裝為智慧公廁屬「有好過冇」。另有市民認為公廁平時多人使用,設備容易損壞,相信智慧公廁設計能加快維修效率。 傳感器倘故障 恐弄巧反拙 區議員趙恩來指出,荃灣川龍村公廁位於該區熱門行山徑出入口,平日使用人流甚多,「假日隨時旺過旺角」。他直言該公廁因使用頻繁而設施容易損壞,如今雖然有望「升級」添加新型傳感設備,總算「有好過無」,但擔心一旦傳感設備損壞,情況反而更糟,「假設監測廁紙用量的傳感器損壞,咁就以為一直未用完,冇人會來換廁紙」。另一已辭任的區議員劉肇軒指出,荃灣德華公園公廁鄰近小巴站,平日使用的情況可謂人山人海,損壞情況屢見不鮮,希望日後改裝為智慧公廁後,令環境衞生再有改善。 市民馮先生認為,智慧廁所計劃原意良好,因為公廁較多人用,容易出現設施損壞。日後如果智慧公廁設施出現損耗或毀壞,有望在短時間內有工人前來修理。另一市民馮小姐歡迎以上計劃,指日後若市民可以於智慧廁所外觀察到廁所使用量,就不必親身步入廁所排隊,相信能減低在廁所逗留而產生的衞生隱患。 (原文刊載《東方日報》2021年7月11日)

Read more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