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東方日報

【東方日報】天寒懶得郁 在囚趙恩來搣唔走肥肉

唔少被判囚嘅社運人士,都會同自己訂立一啲目標以免虛度光陰。目前喺白沙灣懲教所服刑嘅前支聯會常委、前荃灣區議員趙恩來,入獄之初曾打算減肥,之不過近日佢話減磅失敗,而原因就係天氣轉冷,懶得活動咁話。 專心睇書學木工 趙恩來因涉前年六四集會案,被控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去年9月遭法庭判囚8個月。而佢嘅社交專頁日前就上載佢嘅獄中信,話自己入獄3個月,算係適應監房嘅生活節奏,雖然在囚嘅飲食比較清淡,但自己未能成功減磅,相信係同天氣寒冷,疏於運動有關。佢又話鐵窗之下同外界聯絡斷絕,難得耳根清淨,忘卻俗務煩囂,可以專注咁細讀各類書籍,而最近就閱讀中國近代史嘅書籍居多。 早前講過自己喺監獄做木工嘅趙恩來話,依家佢仍然學習木工工藝,準備考取木工證書、平安卡,但最重要係可以消磨時間喎! (原文刊載《東方日報》2022年1月13日)

Read more

【東方日報】趙恩來轉監倉  鬥木打發時間

失去自由嘅鐵窗生涯,可謂度日如年。支聯會前常委兼荃灣前區議員趙恩來,因為舊年嘅六四集會案,被控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成,月前被判囚8個月,依家喺白沙灣懲教所服刑。日前佢嘅社交平台上載獄中信,話依家嘅監倉生活未算太沉悶,事關佢可以閱讀書報、同囚友傾談之外,仲可以藉剫木嚟打發時間。 佢喺信中提到,依家每日都會到工場鋸木製作傢俬,雖然工作時間只係每日三、四個鐘,但已經打發唔少時間,加上外界寄畀佢嘅剪報同書信等精神食糧,以致佢由荔枝角收押所調往白沙灣懲教服刑,就算唔習慣同外界斷絕聯繫同埋裏面嘅「健康餐」,但亦不經不覺咁就過咗個多月嘅時間。 雖則佢話獄中生活並非如想像中咁惡劣,但見到愈來愈多同路人成為囚友,難免感到痛心同神傷。之不過,佢就話幸好轉到禁煙嘅懲教院所,可以逃離二手煙環境,加上作息規律同有充足休息時間,相信喺獄中可以成功減磅咁話。 (原文刊載《東方日報》2021年11月3日)

Read more

【智慧公廁】人多易壞 新設計盼增維修效率

全港首兩個智慧公廁除了同樣位於荃灣,另有共通點是以髒臭見稱及曾獲翻新。有當區區議員直指,特別是處於郊區的荃灣川龍村公廁,過往因較多行山人士使用而容易塞渠,以致「臭到市民都不敢入內」;該公廁兩年前經翻新後略有改善但臭味依然,認為如今進一步改裝為智慧公廁屬「有好過冇」。另有市民認為公廁平時多人使用,設備容易損壞,相信智慧公廁設計能加快維修效率。 傳感器倘故障 恐弄巧反拙 區議員趙恩來指出,荃灣川龍村公廁位於該區熱門行山徑出入口,平日使用人流甚多,「假日隨時旺過旺角」。他直言該公廁因使用頻繁而設施容易損壞,如今雖然有望「升級」添加新型傳感設備,總算「有好過無」,但擔心一旦傳感設備損壞,情況反而更糟,「假設監測廁紙用量的傳感器損壞,咁就以為一直未用完,冇人會來換廁紙」。另一已辭任的區議員劉肇軒指出,荃灣德華公園公廁鄰近小巴站,平日使用的情況可謂人山人海,損壞情況屢見不鮮,希望日後改裝為智慧公廁後,令環境衞生再有改善。 市民馮先生認為,智慧廁所計劃原意良好,因為公廁較多人用,容易出現設施損壞。日後如果智慧公廁設施出現損耗或毀壞,有望在短時間內有工人前來修理。另一市民馮小姐歡迎以上計劃,指日後若市民可以於智慧廁所外觀察到廁所使用量,就不必親身步入廁所排隊,相信能減低在廁所逗留而產生的衞生隱患。 (原文刊載《東方日報》2021年7月11日)

Read more

【東方日報】政府部門卸責安排差 接受檢疫住戶淪人球

荃灣荃威花園R座及鰂魚涌康怡花園N2座,原獲准在上周六(8日)提早離開檢疫中心,惟有住戶怒轟當局安排十分混亂,致令他們到最遲昨日(10日)下午才獲安排離開檢疫中心。有住戶今早(11日)在電台節目表示,他和家人上周六驗出無確診後,僅身為長期病患者的父親收到終止檢疫文件,即使可先行回家亦無人照顧。 他們一家在等候離開營地期間,民安隊表示因人手不足須安排他們分批離開,及後又「改口」稱要等衞生署文件,甚至他返抵住所後,仍收到民安隊發出「要等候衞生署指示」的短訊,批評各部門溝通不足。 原本可在本周日(9日)離開檢疫中心的荃灣荃威花園R座住戶,要「捱多日」,至昨日黃昏才獲安排回家。他反映與母親前日早上的檢測已顯示未有驗出病毒,惟未獲安排離開。他當晚致電檢疫中心熱線,工作人員指未收到衞生署文件,要向區議員求助。 東區區議會議員魏志豪以「災難」形容今次檢疫安排,認為康怡花園N2座居民由入營至離營,當局可以出錯的地方都出了錯。有居民向他反映,當局要求檢疫人士在確診者離開大廈7日後做強制檢測,惟住戶都不知道日子如何計算,直至管理處昨日傍晚收到通知,才知道要在今日做強制檢測。他又指,最後4名保安員亦已在凌晨離開檢疫中心,相信所有居民經已回家。 荃灣區議員趙恩來批評政府安排混亂,令約20戶荃灣荃威花園R座居民要在前晚深夜才抵家,另有兩戶人需等至昨夜才能回家,推測問題源於民政署為居民登記資料未夠完備,有滯留居民反映,他們最後一次採樣及收到檢測結果的時間與其他居民相若,惟未知為何要較遲才獲准離開。趙質疑當局要為部分居民重複檢測的說法,又指有嘗試聯絡不同政府部門要求解釋,惟至今無收到任何回覆。 (原文刊載《東方日報》2021年5月11日)

Read more

【東方日報】槍會鉛粒靶碎仍遍山頭 以垃圾擋垃圾荒謬

https://youtu.be/KkbDh3h_VlI 香港槍會被揭未妥善處理射擊垃圾釀成環境災難後,去年終在輿論壓力下承諾願意負責清理大欖郊野公園一帶相關垃圾。然而,有關注事件的環保團體和當區區議員近日再度重返現場,發現現場仍遺有數以萬粒計鉛粒及一地靶碎,有人更將靶碎混合泥土塞爆槍會後山範圍內的雨水渠,圖防止射擊垃圾流入引水道。環團批評以垃圾阻擋垃圾的做法本末倒置,擔心雨季來臨無法疏通去水,射擊垃圾仍會沖進引水道,促請政府切勿「歎慢板」,要求督促槍會加快並妥善清理垃圾。 香港槍會位處荃錦公路旁、位於大欖郊野公園緩衝區範圍,本報曾兩度頭版報道揭發緩衝區位置滿布射擊垃圾,慘淪碎靶嶺、膠塞山後,槍會最終承認錯誤,於去年10月在荃灣區議會上,承諾用兩至3個月清理現場垃圾。揭發事件的環保團體綠惜地球以及荃灣區議員趙恩來,本月數度重返現場,發現後山的膠塞雖經已清理完畢,水務署亦在山坡上加設藍色標示擋板作搜證之用,但在一些非顯而易見的位置,垃圾污染依然嚴重,例如引水道的空地中植物即使被剷走,但泥土中依然有數之不盡的鉛粒,反映鉛粒深陷泥土,重金屬污染嚴峻,而後山位置飛靶碎片也顯而易見,清理工作甚為馬虎。 雨季恐無法疏通去水 最離譜的是,槍會範圍內後山山坡原有闊30厘米、深30厘米,長約30至40米的雨水渠,接駁城門引水道,用作疏通雨水。然而,近日所見,水渠中段約20至30米,被靶碎等射擊垃圾塞滿,前端及末端亦見有大石堵塞,懷疑是人為所造,推測是防止射擊垃圾流入引水道。綠惜地球倡議及傳訊經理楊日輝批評做法本末倒置,以垃圾阻擋垃圾流走,擔心雨季來臨無法疏通去水,射擊垃圾仍會沖進引水道;趙恩來則譴責地政總署在監督上「歎慢板」,變相縱容香港槍會推卸責任。 地政總署回覆指,荃灣葵青地政處自去年9月起曾多次向槍會發信要求清理及預防,香港槍會曾回覆指,已暫停於用地內進行飛靶射擊活動,並加建圍欄以防止其射擊殘餘物流出槍會範圍,亦已安排承辦商清理射擊殘餘物。地政處於今年2月中及3月中曾進行跨部門巡查,確認槍會曾進行清理工作,惟於相關地段內及附近山坡仍發現射擊殘餘物。槍會表示在完成清理工作後進行泥土檢測,並已提交初步土壤檢測方案及聯絡化驗所,稍後會再提交詳盡方案。地政處於本月初再去信槍會,要求槍會提交確實的清理射擊殘餘物及泥土檢測時間表,正待回覆。至於有關雨水渠疑被堵塞或加入疑似凝固劑的情況,處方會作進一步調查。 多部門稱跟進 仍未解決 水務署回覆指,除定期巡查外,該署最近已在香港槍會範圍外的政府土地相關位置完成清理射擊殘餘物的工作,並在部分位置加設藍色標示,以監察槍會是否仍有射擊殘餘物流出,方便定位及作出比較。就香港槍會範圍內水渠疑被堵塞的情況,該署會與相關部門配合,以跟進該情況會否對相關的集水區造成影響 。 環保署回覆指,2019年及2020年共有兩個團體曾表示關注香港槍會及鄰近地段有射擊殘餘物,但並無接獲其他投訴個案;漁農自然護理署表示,相關部門今年初再次到現場視察,發現現場仍有射擊殘餘物,但數量比清理前少,已要求該會加緊進行清理工作並提供清晰時間表;警務處則表示,就射擊會相關的管有權牌照條款及條件中規定,持牌人須妥善清理及處置經使用的彈藥及其部分。如發現違例,警方會採取適當的行動。 (原文刊載《東方日報》2021年4月22日)

Read more

【東方日報】荃灣研打造花園城市 617個地點具綠化潛力

政府剛出爐的《財政預算案》計劃以5億港元優化郊野公園,荃灣區議會早前便從社區開始與關注樹木學者合作,多名區議員今日(25日)表示,在荃灣區找出共617個空置但具潛力的地方,如平台、屋頂等種植開花植物,增添觀賞性之餘亦可綠化環境,希望將荃灣打造成「花園城市」,並以此為試點,期望將來可推展至全港18區。多名議員亦稱已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土木工程拓展署等部門簡述計劃,亦獲當局歡迎。 荃灣區議會聯同有「樹博士」之稱的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地理及環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合作,進行荃灣區綠化研究,在去年利用2個月時間,於區內實地考察,除傳統地面考察,團隊亦利用高空航拍照片,檢視斜坡、行人天橋等,希望實行「三維式綠化」。研究結果找出共617個可綠化地點(Potential Greening Site),分為路邊、馬路、斜坡、公共休憩空間、空中花園5大類,其中,空中花園佔53.2%。 團隊又根據每個可綠化地點的各項資訊,例如位置、尺寸、光暗、物料等,因地制宜構思種植的植物,如沙咀道馬路欄杆有多個離地花盆,團隊建議種植開紫色花的蒜香藤;青山公路附近的一個行人天橋蓋頂,種植會開淡粉紅色花朵的首冠藤;荃灣街市天台承托力高,可發展社區農圃。 詹志勇表示,假如計劃成功,定必提升整區綠化率;現時香港整體綠化率僅得單位數字,反觀歐洲多國則達10%以上。他又稱,綠化成本不高,加上香港有經濟條件,長遠而言,則應大力培訓園藝人才,訂立牌照制度,城市綠化可讓居民有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對整體社會有效益。 荃灣區議會主席陳琬琛指出,早前在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簡單講述報告,另有議員已向康文署及土拓署講解計劃,亦受到正面回應,而區議會未來會積極與政府部門跟進,冀望將荃灣打造成「花園城市」,並借此作為試點,期望將來可推展至全港18區。 (原文刊載《東方日報》2021年2月25日)

Read more

【東方日報】政府擬撥兩地皮建豪宅 區議員斥配套欠缺憂交通塞爆

規劃署日前就修訂荃灣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諮詢區議會,擬將4幅土地、包括2幅鄰近麗城花園的綠化地,改劃作住宅用途,料可提供7580個公私營單位,涉逾2.1萬人口。荃灣區議會今(9日)開會討論有關事項,多名區議員會上反對計劃,狠批政府規劃失當,未有完善配套計劃即想改成住宅,不僅令區內人口逼爆,交通擠塞更會成常態,又批評用綠化地建豪宅,嚴重破壞環境。 4幅土地中,以油柑頭邨及寶豐台2幅鄰近麗城花園的綠化地最受爭議,規劃署稱該2幅地改劃作私營住宅後,料可提供1900個私營單位並吸納5000新居民。區議員趙恩來指,麗城花園已有近5萬名居民,新發展再加5000人勢令該處交通問題更嚴重,批評政府對該處未有交通規劃就增加區內人口,而討論多時的屯嶼及屯荃鐵路至今卻仍未有眉目。 另一區議員易承聰引述數日前調查,稱受訪的1300多名麗城花園居民中,逾80%反對計劃,逾90%不滿政府發布資訊過少。他指該處經常擠塞,狠批早前要求運輸署加巴士班次無果,擔憂新計劃落成後加劇塞車問題,令居民「出荃灣仲耐過飛台灣」。另有議員批評規劃無提出興建停車場,擔心區內泊位供不應求。 區議員譚凱邦則批評規劃署用綠化地起豪宅,根本無助市民置業,又炮轟該署對樹木評估粗疏,最終只會被發展商全部斬伐,「唔係規劃緊香港,係破壞緊香港」,建議應優先發展棕地。 規劃署署理荃灣及西九龍規劃專員馮志慧則解釋,本港房屋需求急切,又指應有足夠土地興建私營房屋,又澄清並非只針對綠化地發展,又指政府已在研究發展棕地。至於麗城花園交通方面,她稱評估後擴闊寶豐路連接至青山公路後,相信可容納2個新計劃的需要。 另外,多名區議員會前請願,不滿政府撥綠化地予發展商起豪宅,嚴重破壞環境,又無足夠規劃配套,要求立即煞停計劃。 (原文刊載於《東方日報》2020年10月9日)

Read more

【縱容權貴】槍會殘餘物涉污染水塘 專家炮轟3政府部門各自為政

東網記者早前曾到大欖郊野公園緩衝區範圍、位處香港槍會後山,直擊子彈膠塞堆積成「垃圾山」,更污染水塘。荃灣區議會今(3日)舉行環境、衞生及氣候變化委員會會議,並討論有關城門水塘附近出現射擊殘餘物的問題。有區議員稱,曾向多個政府部門反映,惟垃圾山問題未見改善,水務署、漁農自然護理署及地政總署更在會上互相卸責。會議內有專家直斥政府部門「做得唔夠」,形容情況如「三署分立」,各自為政。 區議員譚凱邦指,槍會過往曾涉嫌未妥善處理子彈鉛珠、彈塞及飛靶碎片等射擊活動產生的殘餘物,但水務署搜證出現失誤,導致槍會技術性脫罪,斥水務署失職、出現誤差。譚又指,漁護署及地政總署在事件中都有責任,促三署間合作,並對槍會作出檢控。 譚續指,如槍會堅持不處理子彈膠塞,各部門應立即執法,並非繼續浪費時間等待槍會自行清理,而食物環境衞生署亦應嚴格執行亂拋垃圾的規例,對槍會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在會議上稱,槍會後山的膠粒數量,一平方英尺超過300粒,而山頭情況更為嚴重。朱指政府各部門有不足,形容情況如「三署分立」、各自為政。他又稱,颱風或大雨過後,引水道及水塘堆積膠粒的情況更為嚴重,強調政府不應用公帑處理槍會造成的環境問題。 出席同一會議的水務署職員承認,過去曾因為證物處理出現問題而導致槍會脫罪,署方已檢討並再次尋求法律意見。署方又稱,如有足夠證據,不排除再次向槍會提出票控。漁護署職員稱,曾多次要求槍會提供廢物處理方案及視察及清潔記錄,槍會亦有提供資料及相片,惟相片未有交代足夠詳情,署方會與地政總署緊密溝通。地政總署職員則表示,已經展開調查工作,如確認違反地契就會採取行動。 其後,區議員趙恩來提出臨時動議,要求打擊槍會的破壞行為,獲委員會一致通過。區議會亦會與水務署商討後,到城門水塘實地視察,以及考慮去信地政總署,轉達區議員就「垃圾山」事件的意見。 (原文刊載於《東方日報》2020年9月3日)

Read more

【政Whats噏】荃灣區會報復式削撥款 徐英偉點拆局?

民政事務總署早前削減區議會撥款,惹來主導區議會嘅民主派極大不滿,有部分區議會更出招反擊。荃灣區議會尋日(22日)開會討論今個年度嘅撥款分配,期間有泛民區議員提出修訂動議,透過削減畀當區民政事務處撥款等方式,節省57萬港元撥款,而金額正正同該區早前被民政總署削減嘅款項相同。面對泛民透過削減民政處撥款作報復,睇嚟新上任民政事務局局長嘅徐英偉有排煩喇! 民政總署早前以抗疫為由,削減全港各區區議會的「社區參與撥款」,惹來泛民強烈不滿。其中,被削減金額最高嘅葵青區議會,日前就以削減聘請民政處非公務員合約職員嘅撥款開支作反制;油尖旺區議會社區建設委員會隨後亦通過,暫停所有由民政總署委任嘅分區委員會撥款申請,以作報復。 至於被民政總署削減咗57萬港元「社區參與撥款」嘅荃灣區議會,尋日先開會討論今個年度撥款分配。會議期間,區議員趙恩來提出修訂動議,將原定撥畀「分區委員會」嘅21.8萬港元,同撥畀「公民教育委員會」嘅20萬港元款項削減為零;同時削減原定撥畀當區民政處嘅其中15萬港元撥款,3項修訂合計可以慳返57萬港元,變相可以抵銷民政總署早前削減咗嘅金額。相關修訂動議最終喺15名區議員贊成下獲通過。 趙恩來就話分區委員會同公民教育委員會成員主要由民政處委任,認為其組成並唔民主,亦代表唔到居民,而且主要都係搞啲「蛇齋餅糉」活動,所以不如削咗佢哋啲撥款。之不過,兩者加埋只得約42萬港元,所以趙決定將另外嘅15萬港元喺民政處身上開刀;又提到當區民政事務專員葉錦菁喺佢哋討論嘅過程中並冇出聲,估計佢可以本身都預咗會出現呢個情況。 該區區議會主席陳琬琛亦都話葉錦菁喺會上對削撥款冇特別意見,又話了解到即使通過削減撥款,亦唔會影響秘書處嘅人手安排。不過,做過多年區議員嘅陳,就話自己做咗區議員咁耐,都係第一次見區議會咁樣畀民政總署削撥款,仲話若下年度民政削區議會資源,相信屆時區議員嘅反應會更大。 話時話,徐英偉日前先形容過區議會係遊樂場,只要遵守規矩,就能夠玩得好開心。依民泛民區議會跟足程序修訂撥款,唔知徐又有乜嘢招數應對? (原文刊載於《東方日報》2020年5月23日)

Read more
Page 1 of 2 1 2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