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電一腦」 配套欠周詳 除舊進度緩慢
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下稱「四電一腦」計劃)自今年8月起實施,市民若購買受管制電器,銷售商須安排免費除舊服務。計劃推行近兩個月後,有市民仍要等候逾一星期才獲上門回收,進度緩慢。早前有報道指回收商「歐綠保」原有倉庫已「迫爆」,有環保團體擔心,年底「四電一腦」棄置禁令正式實施後,回收商更難應付回收及除舊工作。 上門除舊需時逾一周 電器堆積屋苑 「四電一腦」計劃實施兩個月,但相關配套不足,令市民感到困擾。居住在荃灣區私人屋苑的唐小姐,在9月底準備裝修住所,須要回收雪櫃、冷氣機及電腦等5件電器,但回收商「歐綠保」表示有太多市民更換電器,未能如承諾在3天內除舊。唐小姐因裝修在屋苑暫時租住了另一單位,但由於歐綠保需要一個多星期後,才能派人上門將舊電器回收,令裝修進度延遲兩星期,唐小姐須額外多付13,000元租金。 工黨社區幹事趙恩來指,「四電一腦」計劃實施初期,有大量居民自行將電器棄置垃圾站,後來屋苑在垃圾站劃分「四電一腦收集處」統一收集電器。現時只有歐綠保提供上門除舊服務,但輪候時間長達一至兩星期,趙恩來對此深感不滿,指每次輪候上門期間,收集處都會堆積超過10部電器,偶爾會有雪櫃及冷氣機滴水,須安排屋苑清潔人員經常執拾電器,保持地方整潔。 廢物處理牌難申請 小型回收商無奈放棄 據環保署網站顯示,署方至今共批出5個電器廢物處理牌照,當中只有歐綠保的牌照涵蓋所有「四電一腦」產品,其餘4間只能處理部分電器,如東成科技公司的牌照只涵蓋桌上電腦。另外3間獲發牌照的回收商中,俐通(香港)有限公司和億達再生資源公司表示只處理工、商業及外地入口的電器廢物;齊合綠色環保有限公司指只回收以噸計的大型電器。 科域國際有限公司早於8月初向政府申請「四電一腦」牌照,惟至10月中仍未獲批。公司負責人鄭小姐不滿發牌速度未如理想,又擔憂獲政府資助的歐綠保「一商獨大」,其他小型回收商難以成立大規模的回收站。擁有14年回收經驗的東記行環保回收公司董事總經理童堯指,設置回收廠的工業用地必須符合消防、排污及周邊環境等要求,才能獲發牌照,單是為符合消防要求的改善費用就以百萬計,費用高昂,最終放棄申請。 環保署解釋,對各回收商的環境及用地要求較高,是為了確保處置電器廢物的場所符合環保管理規定,以及有關作業對公眾安全及環境不會構成不良影響;另外為免條例訂立過於嚴謹,以致市面上的舊電器處理混亂,法例已豁免在面積不超過100平方米的地方或處所,處理非化學廢物的電器廢物,可毋須申領廢物處置牌照貯存及處理四電一腦。 惟童堯指,東記行環保回收公司佔地已超過1000平方米,豁免條件或只適用於五金電子回收舖,作用不大。 環保業界提「補位」方案 回收商憂成歐綠保貨倉 「四電一腦」計劃實施後,不少小型回收商失去生存空間,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提出「補位」方案,建議政府可考慮由市面上有經驗,和有物流資源的小型回收車隊,及區內的小型回收商,為市民回收電器,再一併交由歐綠保處理,節省歐綠保到各區的回收時間,政府或歐綠保在回收舊電器後,每件電器可補貼60至70元予幫忙回收的小型回收商;另外小型回收商獲補貼後另可制訂回饋方案,例如只要市民自行搬運電器到回收廠,便可獲得20至30元。 但童堯認為做法不符實際,因小型回收商只能收集「四電一腦」而不能拆解處理,變相成為歐綠保的免費倉庫,而存放「四電一腦」需要龐大空間,其他回收商在沒有補貼,或每件只有小額補貼的情況下基本不會投資,除非政府能資助更多補貼營運資金,否則兩個方案均不符合經濟效益。環保署指,回收商若只收集電器毋須申領牌照,銷售商可以選擇自行或透過其他收集者提供法定免費除舊服務,然後送往合資格的處理設施(例如歐綠保)再作處理。 禁令年底實施 環團憂除舊超負荷 今年12月31日起,被棄置受管制電器(即「四電一腦」)的處置管制、進出口管制及堆填區棄置禁令正式實施。新例實施後,任何人貯存、處理、再加工或循環再造被棄置的受管制電器,均須取得廢物處置牌照,同時輸入及輸出被棄置的受管制電器,也須領有許可證。屆時堆填區及其他指定廢物處置設施,如廢物轉運站,則不再接收和處置「四電一腦」。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形容,新例實施如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無疑會再加重歐綠保負擔。他指,現時回收「四電一腦」基本上完全依賴歐綠保,質疑政府和歐綠保難在新例實施前兩個月,解決現時除舊及再造的困難;且不少市民對「四電一腦」計劃仍一知半解,強推新例只會令市民更無所適從。他認為計劃原意是環保,但政府低估了回收工序所需要的時間及空間,即使歐綠保能如期為市民除舊,亦難以同一時間處理及再造海量的舊電器,擔心一旦歐綠保的倉庫飽和,部分舊電器將被棄置堆填區。環保署回應表示,相信政府營辦商有足夠營運能力配合市場需求和變化,據當局觀察,舊電器的回收量與暫存空間基本上可做到滿意安排,呼籲各界不必過分擔心。 早前有報道指歐綠保原有倉庫已「迫爆」,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承認計劃實施初期的需求超過估算,故環保署將九龍灣廢物回收中心部份地方,用作暫存市民棄置的廢電器。譚凱邦認為政府做法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指若不先處理原有舊電器,或縮短電器處理及再造時間,新倉庫將會又再填滿。就倉庫爆滿問題,歐綠保發言人表示會不斷與各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絡,並就服務安排加強溝通合作。 (原文刊載於《新報人》2018年12月3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