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官商鄉黑

【蘋果日報】政府派1,700萬個口罩 建制派社團同鄉會鄉委會瓜分逾半 民主派轟利益輸送

民政總署去年12月首度披露,一共派出1,700萬個口罩,但未有交代分發詳情。據政府最新向民主派區議員披露的資料,逾半口罩全數落入建制派社團組織、同鄉會、鄉事委員會等,有單一地區團體更獲分發多達56萬個口罩,反觀多達11個民政事務處未見獲總署派發口罩。有民主派區議員批評政府「離譜」,質疑政府向建制派組織「輸送利益」。 19個同鄉會、聯誼會及總會穩袋285萬個 油尖旺區議員林兆彬透過《公開資料守則》要求政府交代1,700萬個口罩去向,政府回覆顯示,約400個組織獲派口罩,建制派是大贏家,三大「龍頭」社團聯會,包括香港島各界聯合會、九龍社團聯會、新界社團聯會各獲30萬口罩共90萬;19個同鄉會、聯誼會及總會等則穩袋285萬個口罩,每個會獲發15萬個。 由27鄉組成的鄉議局,每個鄉事委員會亦至少獲發10萬個口罩,其中如西貢、坑口、屯門、青衣鄉事委員會更在「大隊」10萬個口罩之外,再分別獲1萬個、5,000個、2.5萬及5萬個口罩,共獲的口罩量亦逾270萬,但政府資料未有提及鄉委會多獲口罩的原因。 中西區各界協會一袋56萬個口罩 其他建制派地區衞星組織、婦女協會、居民協會等統統有「着數」,以北區為例,北區居民聯會、北區青年協會、北區婦女聯會及北區長者服務協會等4組織,各獲分發2.5萬個,而中西區各界協會更一口氣有56萬個口罩袋袋平安,數量冠絕約400個受惠組織。 其餘一半口罩則分發予學校、社福機構、公屋、區議員,但不少也是點到即止,只獲2,000至6,000個口罩,與建制組織獨攬幾十萬個口罩明顯差天共地,如工業福音團契元朗惠群天地只獲500個口罩,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朗中心也只獲500個口罩。 綜合計算,民政署直接向約40個親中組織派發了480萬多個口罩,佔整體近約3成、27個鄉事委員會及相關組織獲派近280萬個口罩,也佔當中一成六;未有披露口罩流向、懷疑亦向地區組織派送口罩的7區民政處獲近170萬個口罩,佔近一成六。 學校只獲發2,000至6,000個口罩 雖然逾170個不同範疇社福機構獲派口罩,惟數量遠比不上親中或親政府群組,逾170個社福機構僅獲派232萬多個口罩,獲派口罩的學校也有逾百間,但總數只有38萬多個。20條公屋屋邨和居屋屋苑是獲當局直接派發最多口罩的群組,數量達493萬,惟若平均分配,人口眾多的屋邨獲派量未必及得上一個同鄉會。 林兆彬接受《蘋果》查詢時指,政府過去一直聲稱有將口罩派給巿民,但拒絕交代具體詳情,他有感民政總署聲稱已派出約1,700萬個口罩的數字驚人,故特別透過《公開資料守則》索取資料,從總署提供資料顯示,大部份口罩也派予建制派社團聯會、鄉事委員會等,安排「相當離譜」:「點解會有多達11個區議會(民政事務處)完全冇口罩?好明顯係政府利益輸送畀啲建制社團,寧願益啲建制社團囉!」 轟政府借派口罩籠絡人心 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指,政府不但拒絕向部份區議會派發口罩,就連區議會想自行買口罩也遭民政處拒絕,理由是「市面上物資充足」。而今次披露的資料清楚顯示,政府明顯只想「益」建制派,透過派發口罩籠絡人心和建立網絡,因此令民主派主導的組織如區議會不獲發口罩。 荃灣區議員趙恩來指,民政事務總署去年聲稱「全力支援在地區上的抗疫行動和(區議會)撥款申請」,稱派出1,700萬個口罩,但自己過去一年從未見過總署派發口罩,「反而有街坊報料,隔籬落選建制人士卻有疑似『民政事務總署』口罩免費派發」,指政府最新資料已解開「謎底」。 《蘋果》正向民政總署查詢該署派發口罩時的具體準則,暫時未獲回覆。 (原文刊載《蘋果日報》2021年2月2日)

Read more

【謎底經已解開】民政事務總署1700萬個口罩 究竟去晒邊?

同鄉會:各15萬個 鄉事會:各10萬個 學校:各6000個 荃灣區議會:0個 民政事務總署2020年12月出稿抨擊區議會無理指控,並稱「全力支援在地區上的抗疫行動和(區議會)撥款申請」,聲稱署方經已派出1700萬個口罩!! 作為荃灣區議員,過去一年從未見過民政事務總署的抗疫口罩;反而有街坊報料,隔離落選建制人士卻有疑似「民政事務總署」口罩免費派發。究竟啲口罩去晒邊? 感謝區議員同事 #林兆彬 引用政府《公開資料守則》要求民政事務總署交代口罩去向,終於揭開謎底! 初步查閱民政事務總署分發防疫口罩名單,我們不難發現當中學校僅有6000個,平均一個學生分到6-7個(荃灣區議會當然一個都無)。防疫口罩獲分配大戶是...... 同鄉會各有15萬個、鄉事會各有10萬個,甚麼「香港中西區各界協會」56萬個、「新界社團聯會」30萬個、「九龍社團聯會」30萬個...... 詳情大家可以查閱: https://drive.google.com/....../1bk6FkplhPCtVGCmA....../view

Read more

【蘋果日報】曾涉「圍標」遭競委會調查 鄭若驊夫聯營公司再獲批45億水務署工程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丈夫潘樂陶旗下公司安樂工程(上市編號:1977)有份聯營的「安樂—俊和—明興」獲水務署批出工程合約,涉及金額高達超過45億元。安樂工程去年上市僅兩周已發出盈警、年底附屬公司曾因涉「圍標」而遭競委會調查,如今則有份接下政府高額工程項目。水務署回覆指,是項工程共收到5份標書,根據技術和標價兩方面的評審,「安樂-俊和-明興」聯營獲總評分最高,故合約批予該承建商。 該份合約為「沙田濾水廠原地重置工程(南廠)— 濾水廠及附屬設施」,工程項目主要包括重置濾水設施,包括臭氧設施、絮凝及沉澱池、兩階段過濾池、紫外線消毒設施、殘渣管理設施和相關裝置,以及抽水站。水務署發言人指,重置後南廠的濾水量將由目前每日36萬立方米增至每日55萬立方米。 工程合約總值接近45.2億元,由潘樂陶旗下的安樂工程有限公司、俊和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和明興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所組成的「安樂—俊和—明興」聯營。翻查水務署資料,南廠的原地重置工程分兩個階段進行,分別為前期工程及主項工程,目前批出的主項工程預計會於今年年中展開,並於2025年年底完工。 安樂工程曾涉「圍標」遭競委會調查 一度停牌 安樂工程去年7月掛牌上市,但上市僅兩星期即發盈警,安樂旗下的附屬公司去年底曾因涉嫌「圍標」而遭到競委會調查,一度需要停牌,而安樂行政總裁鄭小藝亦於今年4月辭職。翻查資料,政府部門工程佔安樂的總收入約兩成,今年4月亦獲渠務署批出兩項共涉1,720萬元的工程合約。另外,水務署曾於2016年時,未經招標便將3項總值近1.3億元的工程合約批予安樂及其聯營公司。 水務署回覆指,就「沙田濾水廠原地重置工程(南廠)— 濾水廠及附屬設施」的工程,共收到5份標書。根據技術和標價兩方面的評審,「安樂-俊和-明興」聯營獲得的總評分最高,因此合約批予該承建商。 反圍標大聯盟:曾涉「圍標」被查阻嚇力有限 前立法會議員、新民主同盟范國威批評「政府墮落得好緊要」,認為潘樂陶作為律政司司長丈夫,水務署批出高額合約工程或有利益衝突之嫌。 工黨區議員、反圍標大聯盟成員趙恩來表示,即使安樂過去曾因涉「圍標」而被調查,但政府很少會將此等「黑歷史」列入考慮因素:「阻嚇力係相當有限,同埋加上個工程本身需要嘅技術含量高,可能最後來來去去都係得嗰兩、三間公司中到標,本身批出咁大嚿錢嘅工程都係favour緊啲大公司。」 (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2020年8月7日)

Read more

千企業多領補貼  政府改口:九千非上限

被嘲為特首林鄭月娥用公帑買民望的810億元「保就業」計劃,因工資額和承諾受薪僱員人數非以同月計算,造成首批已有4%僱主領取超過逾每員工每月9,000元上限的補助額。政府辯稱,有關上限是計算工資補貼的基數,而非僱主用於每位僱員薪酬的補貼上限,亦沒有規定僱主只能利用工資補貼資助每名僱員最多9,000元或一半的工資。工黨執委趙恩來批評政府前後矛盾,質疑掩飾明益僱主。 特首林鄭月娥今年4月8日公佈「保就業」計劃時表示:「政府提供的工資補貼的計算方法是以工資的五成,而這工資是有上限的,就以2019年第二季的全港工資中位數18,000元為上限。」但當局後來公佈補貼額計算方法,容許僱主選擇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其中一個月份計算工資補貼,而「承諾受薪僱員人數」則以3月份計算,首批有1,009位僱主領取的補助金額高於每員工每月9,000元的上限。 工黨斥前後矛盾 明益僱主 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昨晚第三次回應補貼超額問題,聲稱計劃並無規定僱主只能以補貼資助每名僱員最多9,000元或一半工資,而9,000元金額只是計算工資補貼的基數,否認為補貼上限。若僱主將全數補貼用於員工薪酬及並未於補貼期內裁員,則毋須交還款額。發言人更指,計劃容許僱主領取更多補貼額,為已放無薪假的僱員提供至少一半薪酬,甚至增聘人手。 林鄭月娥昨表示,本周內將發放第三批工資補貼,涉及約三萬名僱主、35萬員工,資助額近78億元,三批補貼合共涉及近九萬名僱主和191億元,另批出5.6億元自僱人士資助,涉及7萬多人。她又估算,計劃資助額將非常接近甚至超過810億元,但政府會向所有合資格僱主發放補貼。 工黨執委趙恩來指政府說法前後矛盾,「佢自己宣傳都係咁講……大家都係知道政府出一半,僱主出一半」,現時突然改變說法,指每名員工9,000元,質疑掩飾計算方法令僱主得益。 工黨主席郭永健亦批評,現時補貼計算方法使去年12月至今年3月間有裁員或減薪的僱主得益,願意與僱員同舟共濟的僱主反而獲得較少資助,形如「賞惡罰善」。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榮譽主席劉達邦亦認為計劃有多個瑕疵,包括不受疫潮影響的僱主受惠,有很多勞動人口未能涵蓋,更有僱主獲取多於員工薪酬一半的補貼額。他相信,除餐飲等個別行業或考慮增聘人手,其他僱主或利用補貼額作儲備、彌補經營損失,或發放花紅。 (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2020年6月24日)

Read more

【壹週刊】福建幫斬人點解拉唔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i_JipBsxNo 工黨社區幹事趙恩來是土生土長的荃灣居民,在荃灣生活三十多年,亦長期關注區內民生議題。據他所指,北至沙咀道、南至楊屋道、東至鹹田街,西至川龍街的範圍內散落著四個陂坊。四個陂坊當中,除了充斥粉麵店和新派食肆的四陂坊相對平靜以外,其餘三個都存在治安問題,尤其是黑幫勢力集中的二陂坊。 至於三教九流,龍蛇混雜的二陂坊,則乃區內的罪惡溫床:「裏面的樓宇較底層是一些架步,是黑幫生意的集中地。非法賭檔、由此衍生的高利貸、黃色架步、毒品工場,甚至某大社團的堂口,只要你想到的生意,裏面都會有。」二陂坊的設計自成一角,卻四通八達,共有約七個出口,而這亦是藍、白衣人向途人和示威者施襲後得以馬上消失無蹤的原因:「八月五日大戰過後,大家會看到遍地水喉通,木棍等武器,卻找不到兇手。因為事件發生後,他們都躲回樓上的架步,一些私人地方去了。」 這些架步的上層則乃大量的劏房住宅,因為劏房是樓層愈高愈便宜:「二陂坊內八十呎左右,沒有廁所的劏房約莫月租四千多五千元,在區內算是最廉宜,因此吸引了很多新移民。」或因群聚效應之故,這些新移民大多來自中國福建、潮汕和浙江等地:「在陂坊內你幾乎不會聽到廣東話,他們都操福州話,潮州話或中國各地的方言。你會感覺自己身處異國。」 趙指出,二陂坊附近不少商舖之間都存在寒蟬效應,對於附近發生的罪惡,通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往經常在附近發生傷人或械鬥的案件,他們通常不會跟警方合作,指證或舉報罪案,甚至拒絕提供閉路電視片段讓警方調查,因為害怕被報復。很多案件會因為這樣無疾而終。」 除了習慣對罪案盲目的商戶,趙又指,無差別襲擊事件發生後,不少街坊都人心惶惶:「過往二陂坊內的生意都只會在坊內進行,不會影響到街外。即使出現打鬥事件,都不過是字頭間的衝突,但這次卻出現了針對無辜平民的襲擊。有些街坊現在寧願去貴一點的超級市場或在網上購物,都不敢來楊屋道街市附近買菜,因為怕有人身安全問題。」 反送中運動爆發以來,以至無差別襲擊事件發生後,趙恩來觀察到區內愈來愈少警察:「近兩三個禮拜,二陂坊附近這幾條街很少軍裝警察巡邏,以往全日每段時間都總會看到兩三個,甚至有警車停泊。」他歸咎於近月的警民衝突,但不願猜測警方是否有報復市民的心態:「近來警民關係跌至冰點,問題是香港人不再信任警察,即使被白衣人襲擊都不敢報警,害怕『原告變被告』。」 原文刊載於《壹週刊》2019年8月19日

Read more

電梯惡霸日日阻你

無論是住宅屋苑,還是工廠大廈,每當更換業主立案法團時,總會出現亂局。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陸陸續續會發生。 葵涌的華福工業大廈,多年來一直由舊法團操控把持,缺乏管理下內裡烏煙瘴氣。去年初,一眾小業主終於忍無可忍,團結起來推翻掌權多年的舊法團。但沒想到,大廈自此接連出現種種麻煩事。 大廈內唯一運作的貨𨋢,長期被一批惡形惡相的男子以貨物霸佔,令其他業主無法使用,嚴重影響日常運作。小業主出言理論,反被人爆粗恐嚇。這場霸𨋢風暴,幕後黑手疑是舊法團副主席、在華福經營糧油食品生意的邱長喜,因他一直不滿意成立新法團,故未肯交出舊法團賬簿。而一班搞事的惡男,又經常出入邱的辦公室。 原來,這個邱長喜大有來頭。他在華福工廈是大業主,佔了三成業權。此外,他是內地政協,在香港又擔任多個同鄉會要職,所以他在華福一向氣焰囂張為人霸道,欺壓一眾小業主。此外,有人更恃着自己在華福「話晒事」,竟然在工廈內僭建了十多個油缸,無法無天。 一班曾被欺凌的小業主,紛紛站出來指控惡霸種種惡行,他們不擔心被人報復,只希望華福能盡快回復平靜。 「我又唔係入𨋢呀,我係玩嘢o架啦,我依家慢動作搬貨得唔得吖。」這一年來,葵涌葵樂街的華福工業大廈,經常有惡形惡相的男子,將大批貨物放在地下大堂貨𨋢入口位置,明顯想阻礙其他人使用。「報警我都唔驚,唔係一定要聽你(警察)講,我亦都冇嘢同你差人講。」即使警察到場,這批惡男依然態度囂張。 據悉,這幢樓齡三十四年的工廈,有一百二十個單位,由三十多名業主分別持有。不過,華福的業主立案法團,過去十多年都沒有舉行大會,而法團一直由鄧玉麟及邱長喜擔任主席及副主席。很多業主稱,華福過去多年來的管理,都是烏煙瘴氣。 推翻舊法團 去年一月,很多業主不滿舊法團的管理,於是發起重選法團。其中一名業主兼新任法團秘書李太稱,選舉當日已出現亂局,「開會選舉當天已有人霸𨋢、霸貨台嘅情況,會上更有大批非業主人士出現,仲不斷爆粗鬧人。」當日的片段可見,一名男子在會議期間爆粗:「開乜×嘢會。」再擲出水樽,多名業主和出任會議公證人的民主黨區議員吳劍昇被潑濕。其後,舊法團主席鄧玉麟乘機提出腰斬會議,「我哋一班業主當然反對啦,一定抗爭到底。」李太表示,最後在律師見證下,終於順利選出新一屆法團。以為推翻舊法團,華福會有一番新景象,怎料卻是噩夢開始,每天都有惡男用貨物堵塞貨𨋢,業主們又會被彪形大漢用粗口辱罵。 惡男霸佔貨𨋢 李太表示,前法團副主席邱長喜(六十一歲),一直都不滿其他業主重選法團,「佢不滿選舉結果,不願配合交接,至今仍未交出法團賬簿。」邱從事糧油食品生意,其經營的「三喜國際」和「三喜大興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室設在華福十二樓。由於用來堵塞貨𨋢的貨物多是米和麵粉,而那批惡漢又會在邱的辦公室出入,幕後黑手十分明顯。農曆新年前,記者曾到上址視察,看到大廈有三部貨𨋢,其中兩部被長期封鎖,唯一可使用的貨𨋢,也被載滿貨物的電唧車阻塞,剩下很少空間,令很多搬運工人和上班員工叫苦連天。每當有人試圖上前移開阻塞的貨物時,便有惡男衝出爆粗喝止。記者曾向惡男了解事件,他即發爛渣說:「我唔知你哋係咩人,我覺得你哋(記者)係黑社會恐嚇緊我,我要報警。」據悉,邱長喜在華福擁有二十九個單位,約佔三成業權。另外,邱還有濃厚親中背景,他是廣東省揭陽市政協、香港揭陽橋聯誼會主席和潮汕三市政協聯誼會會長。所以,邱一向在這裡「打橫行」,十分霸道,不少人都曾被他欺負。 爆粗兇人 在華福一間咖啡公司上班的何小姐稱,有一天她進入升降機後,邱長喜突然衝上前按着電梯,不讓電梯關門,「我同佢理論,話你無可能唔俾我上樓。佢就指着我個鼻鬧,一大早就問候我屋企人,仲話華福佢最大,佢有權話事。」 同在華福上班的陳先生表示,每天早上邱長喜都在停車場,指揮員工以貨物霸佔貨台位置,「有一日我哋有三板貨俾佢哋啲貨塞住,我話想攞番,點知佢好似發癲咁大聲用粗口鬧我,仲叫我出嚟同佢隻揪。』」陳力斥邱為人十分野蠻,並希望紛爭能盡快完結。 華福的小業主,多次因貨𨋢被人霸佔報警,但警員到場後,多以屬於私人糾紛為由,叫他們自己解決。而李太更表示,這裡的管理處不但沒有制止霸𨋢行為,更經常讓邱的員工自行操作貨𨋢,限制通往的樓層,以方便他們搬貨,「根本管理處全部係佢嘅人,係幫兇。」新法團更懷疑,管理處一直對於邱長喜公司貨車,沒有妥善記下停泊記錄,「從未見過管理員抄下三喜貨車嘅車牌及記錄時間。」 疑僭建油缸 除了蝦蝦霸霸,有人還涉嫌在工廈內僭建油缸。在華福的一樓平台,竟然有十二個大油缸,每個油缸長約五呎,部分被帆布遮蓋。有業主表示,曾在停車場目睹三喜的貨車,接駁着相信是通往油缸的喉管,所以他們懷疑油缸是邱長喜的。由於喉管會有汽油滴出來,停車場的地面經常鋪滿油漬,有人曾被油漬滑倒,加上不少人會在停車場抽煙,成為安全隱患。 在華福上班的明姐表示,她工作的中層單位持續出現滲水問題,直到樓宇維修人員檢查後,才知道是油缸影響到樓宇結構,「佢話中層漏水係大廈結構出問題,地下泵房唔知點解低咗落去,當發生火災,泵房係無水上去。」幾年前她已向管理處反映,豈料管理處竟然說:「由得佢啦,反正都未有事發生。」 違反消防條例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一直有關注華福事件,他批評霸佔升降機和貨台的行為十分霸道,「無理由將貨物堵塞升降機,咁做法令到其他業主難以使用升降機。」尹懷疑這些行為,已違反消防條例,「消防人員救火時,會否被貨物阻礙呢?我希望消防認真檢查。」 ...

Read more
Page 1 of 2 1 2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