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荃威法團深耕多年 谷廚餘回收
【明報專訊】政府近日宣布,垃圾徵費的實施日期推遲至明年4月。減廢「火車頭」要多等一會才開出,回收配套又準備好未?廚餘佔都市固體廢物三成,當中超過一半來自家居,故此回收家居廚餘對減廢相當重要。環保署推展公屋廚餘收集試驗計劃半年,有逾四成居民參與;另一邊廂,目前私人屋苑可自願申請智能回收箱項目,但參與屋苑不多。記者去過有份參與的荃灣荃威花園,發現回收過程雖簡單方便,申請過程和事前準備工夫卻十分繁鎖。要推動廚餘回收,除了靜待垃圾徵費來臨,還有什麼可以做? 周五早上8時多,一個中年女士提着盛載廚餘的透明膠袋,來到超級市場旁的智能回收箱,掃描「綠綠賞」會員二維碼後,桶蓋隨「嘟」一聲自動開啟。她把袋中所有廚餘倒進去,再把膠袋棄置在幾步之遙的垃圾桶,然後瀟灑轉身離去,整個回收過程不足10秒。這裏是荃威花園,少數設有廚餘回收箱的屋苑。業主立案法團秘書趙恩來引述數據指,由年初啟用至今,360多人曾使用回收箱;假設每戶定期由1人回收廚餘,參與比例約佔整體住戶一成。 批出資助額 不足預算三成 政府於2020年底透過回收基金,資助私人住宅樓宇採用智能回收箱技術,收集及回收廚餘。截至今年6月中,包括荃威花園在內的28個私人屋苑成功申請,獲資助金額介乎43萬至167萬元不等。雖然政府為計劃預留1億元,不過目前已批出的總資助金額只有2693萬元,未及預算的三成。 在政府全數資助之下,為何仍然未見私人屋苑積極參與廚餘回收?我們從居民取態,以及申請程序說起。 勤清潔防臭 提升回收意欲 記者到荃威花園觀察,剛好碰上廚餘回收箱的清潔時間。只見清潔工友為回收箱「抹身」之後,把外殼打開,仔細掃走內裏殘餘的食物渣滓。趙恩來無奈說:「香港人都幾咧啡。其實(清潔工)不去定期清潔,咁周邊呢……我不明白為何那麼大的洞口,大家都倒到周圍都係。」記者在另一個還未清潔的回收箱上,發現小量疑似倒廚餘期間遺留的污迹。很多人對廚餘回收避之則吉,正是擔心帶來衞生和臭味問題。回收箱落地數月,趙恩來說其實大眾擔心的臭味並未有出現,亦符合記者在現場的觀察。 浸大生物系教授、生物資源與農業研究所所長黃煥忠專研廢物管理,他認同要大眾接受廚餘回收,解決不衛生的觀感是一大關鍵,「收廚餘最忌的一件事就是臭。做任何垃圾分類和處理,就是不要令到住戶有厭惡感。如果能夠做到這件事,住戶舉手之勞為什麼不做呢?」翻查資助計劃的規定,回收箱必須具備消毒裝置或氣味消除系統。對比普通的回收箱,黃煥忠提到現時公屋和私樓所用的智能回收箱均是密封設計,可減少氣味溢出。趙恩來則估計回收箱位置通風良好,加上居民大多遵從指示,為廚餘隔水才倒進箱內,這些都可能是防臭的做法。 擔心未來回收箱容量 不過,黃煥忠對未來家居廚餘回收仍有憂慮,所指的是回收箱容量限制。「只是給它(屋邨或屋苑)一個細缸,很容易爆滿。爆了之後,居民拿(廚餘)到來,扔不到就扔在旁邊,這個就出事了。」記者早上8時多到訪荃威花園,目測其中兩個回收箱已經半滿。清潔工每天的例行工作是在打掃過後,各換入一個空箱。環保署委託的承辦商下午來到,會把已使用的回收箱一併收走,運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處理。垃圾徵費實施後預計回收量大增,黃煥忠指各屋邨或屋苑要仔細估算所需的回收箱數量,而智能回收箱技術亦可提供大數據,有助分析趨勢。 資助計劃要求回收箱連接「綠綠賞」平台,居民可憑每天首次廚餘回收(最少100克),取得50「綠綠賞」積分。荃威花園未有像參與試驗計劃的公共屋邨,設置禮品兌換機,所以要移步至「綠在區區」的回收點才能兌換積分。然而趙恩來發現,參與回收的住戶大多出於環保,禮品對他們的吸引力或許不如公屋住戶。從控制成本的角度,黃煥忠亦認為靠禮品推動回收,始終增加營運開支,未必適合長期推行。要有效增加回收量,他說垃圾徵費是無可避免。視乎不同家庭情况,廚餘佔家居廢物的比例約為三至五成,日後若想減少徵費開支,相信不少人會從回收廚餘着手。「為什麼我們(目前)收得很少?我想與垃圾徵費可能都是有關係的。 」 申請手續繁複 嚇走有心人 垃圾徵費遲早實施,即使是環保意識不高的市民,日後在金錢誘因下有望多做回收。香港逾半人口居於私樓,現時相關居民組織或作為代表的物業管理公司可申請回收基金資助,開展家居廚餘收集工作。荃威花園是全港首批申請的屋苑之一,曾有其他屋苑代表向趙恩來查詢詳情,但了解過後紛紛打退堂鼓。他認為計劃申請手續繁複,而且要法團墊支費用,令很多屋苑卻步。 1個箱要200戶支持證明 荃威花園業主立案花團2021年初遞交申請,直至今年農曆新年期間,廚餘回收箱才正式啟用,用了接近兩年時間。對比公共屋邨的廚餘收集試驗計劃去年展開,「我們(荃威花園)是行先過公屋,招標早過公屋,不過公屋實行就早過我們」。申請人除了要填寫實施計劃和財政預算,還要為每一個智能回收箱,提供至少200伙參與住戶的支持證明。荃威花園申請3個回收箱,所以要收夠600個簽名,「600個其實也不少。我們這裏16幢,一幢(最多)才等於200戶」。成功申請後,業主立案法團透過招標,選定一間承辦商製作智能回收箱。趙恩來憶述當時就回收箱的設計,與環保署來回溝通的過程很費時,例如署方要求屏幕上的「大嘥鬼」必須放在右邊;最初機身字句不允許以貼紙貼上,後來才批准。 不過對比這些前期工作,更大的阻力來自財政安排。荃威花園一筆過取得約38萬元(總核准資助金額的30%)作首期撥款,以及每月900元行政費;用盡後法團要先行墊支,以繳交每月回收箱租金、聘請相關員工的薪金等。待相關部門核數後,才可以實報實銷發還款項。「計劃是非常之不吸引的,要自己屋苑磅咗水先,再問佢claim錢。作為屋苑,真的沒有誘因做這件事。」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