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年,房委會分拆其零售物業及停車場,把轄下公共資產證券化並成立領匯(823,現改名領展)上市。自領展上市後,公屋商場私有化、大量物業設施翻新、改頭換面升格為新式商場,提升價值。
但「羊毛出自羊身上」,領展所到之處,評價兩極:有的大讚翻新可改善生活環境;有的批評出賣居民牟取暴利。現時的局面,由政府一手促成。
現時香港的街市,主要由食環署、房委會、領展和私人市場營運。
不過在二○○九年起,食環署就沒有再興建公眾街市,亦沒有發展舊街市,導致街市十室九空,且衞生環境惡劣,截至本年度十月底,食環署轄下的七十六個公眾街市,去年竟然虧損2.94億元。市民別無選擇,是誰之過?
根據立法會記錄,食環署公眾街市於一四至一五年度虧損3.28億元,一五至一六年度虧損2.94億元。而公眾街市整體出租率約為89.3%。關注公營街市議題的工黨社區幹事趙恩來指出,問題在於政府取態:「街市不再是香港人的必需品,也不再在規劃之上考慮這社區的設施。」他指政府有一份《香港規劃標準及準則》文件,指引規劃署如何規劃整個社區或是整個城市的發展。規劃標準訂明,每五十五至六十五戶家庭,須設有一個公眾街市檔位,或每一萬人設有約四十至四十五個檔位。這文件早在二○○九年四月作出修訂,修訂後,街市在規劃標準及準則中被刪除。
文件中,多次提到公眾街市存在的需要「成疑」:「公眾街市出售的物品,再也不是市民唯一可以負擔或優先的選擇。」、「闢建新公眾街市的需求進一步減少。」自此,食環署就沒有再興建新的公眾街市。趙恩來舉出天水圍和東涌兩個新市鎮做例子,這兩區正是標準修訂後逐期落成的新市鎮,「可看到這兩區沒有公眾街市的存在,只有領展的街市。」
政府停租關閉舊街市
公營街市消失的原因,與食環署對街市的管理有關。以荃灣荃景圍街市為例,早年已停止為空置檔位公開招標。截至今年一月,出租率僅18%,是全港出租率最低的公眾街市之一。現在當局稱,因為空置率高,荃景圍街市將在來年三月圍板關閉。荃景圍街市的租戶羅太直斥:「為何變得冷清?就是因為政策不妥善,沒有開放街市檔戶,沒有公開投標。如公開投標,就會多人用這個街市。有興趣都租唔到,咁咪冇新檔!」她指署方決定關閉街市前,並無諮詢過居民和商戶意見,做法漠視民意。
荃景圍二萬人無餸買
荃景圍街市主要服務荃威花園及周邊私人屋苑,居民逾二萬人。此街市自一九九○年起營運,共二百四十一個攤檔,全盛時期全部出租。至九十年代尾楊屋道街市落成,部分商戶搬至楊屋道,而荃景圍周邊有超市開幕,人流漸減。現時街市十室九空,僅存經營多年的老商戶。現場所見,絕大部分是空置檔位,被封上膠條,商戶僅餘數家,包括魚檔、豬肉檔和改衣檔等。早前,食環署出租仍在經營中的荃景圍街市予電影製作公司搭景拍戲,但是拍攝期間有大量器材、演員、工作人員等,阻塞街市通道,就連街市內唯一樓梯也被布景圍封,居民需繞道而行。
社區幹事趙恩來和羅太二人,均提到荃景圍街市對區內居民十分重要,「整個荃威花園內,共有十六座,其實很需要一個街市,長者不方便乘車去買東西。」現時荃威花園及周邊屋苑的市民,要買新鮮食物和生活所需用品,均要花上半小時來回到荃灣市中心的楊屋道街市。
(原文刊載於《壹週刊》2017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