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總署去年12月首度披露,一共派出1,700萬個口罩,但未有交代分發詳情。據政府最新向民主派區議員披露的資料,逾半口罩全數落入建制派社團組織、同鄉會、鄉事委員會等,有單一地區團體更獲分發多達56萬個口罩,反觀多達11個民政事務處未見獲總署派發口罩。有民主派區議員批評政府「離譜」,質疑政府向建制派組織「輸送利益」。
19個同鄉會、聯誼會及總會穩袋285萬個
油尖旺區議員林兆彬透過《公開資料守則》要求政府交代1,700萬個口罩去向,政府回覆顯示,約400個組織獲派口罩,建制派是大贏家,三大「龍頭」社團聯會,包括香港島各界聯合會、九龍社團聯會、新界社團聯會各獲30萬口罩共90萬;19個同鄉會、聯誼會及總會等則穩袋285萬個口罩,每個會獲發15萬個。
由27鄉組成的鄉議局,每個鄉事委員會亦至少獲發10萬個口罩,其中如西貢、坑口、屯門、青衣鄉事委員會更在「大隊」10萬個口罩之外,再分別獲1萬個、5,000個、2.5萬及5萬個口罩,共獲的口罩量亦逾270萬,但政府資料未有提及鄉委會多獲口罩的原因。
中西區各界協會一袋56萬個口罩
其他建制派地區衞星組織、婦女協會、居民協會等統統有「着數」,以北區為例,北區居民聯會、北區青年協會、北區婦女聯會及北區長者服務協會等4組織,各獲分發2.5萬個,而中西區各界協會更一口氣有56萬個口罩袋袋平安,數量冠絕約400個受惠組織。
其餘一半口罩則分發予學校、社福機構、公屋、區議員,但不少也是點到即止,只獲2,000至6,000個口罩,與建制組織獨攬幾十萬個口罩明顯差天共地,如工業福音團契元朗惠群天地只獲500個口罩,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朗中心也只獲500個口罩。
綜合計算,民政署直接向約40個親中組織派發了480萬多個口罩,佔整體近約3成、27個鄉事委員會及相關組織獲派近280萬個口罩,也佔當中一成六;未有披露口罩流向、懷疑亦向地區組織派送口罩的7區民政處獲近170萬個口罩,佔近一成六。
學校只獲發2,000至6,000個口罩
雖然逾170個不同範疇社福機構獲派口罩,惟數量遠比不上親中或親政府群組,逾170個社福機構僅獲派232萬多個口罩,獲派口罩的學校也有逾百間,但總數只有38萬多個。20條公屋屋邨和居屋屋苑是獲當局直接派發最多口罩的群組,數量達493萬,惟若平均分配,人口眾多的屋邨獲派量未必及得上一個同鄉會。
林兆彬接受《蘋果》查詢時指,政府過去一直聲稱有將口罩派給巿民,但拒絕交代具體詳情,他有感民政總署聲稱已派出約1,700萬個口罩的數字驚人,故特別透過《公開資料守則》索取資料,從總署提供資料顯示,大部份口罩也派予建制派社團聯會、鄉事委員會等,安排「相當離譜」:「點解會有多達11個區議會(民政事務處)完全冇口罩?好明顯係政府利益輸送畀啲建制社團,寧願益啲建制社團囉!」
轟政府借派口罩籠絡人心
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指,政府不但拒絕向部份區議會派發口罩,就連區議會想自行買口罩也遭民政處拒絕,理由是「市面上物資充足」。而今次披露的資料清楚顯示,政府明顯只想「益」建制派,透過派發口罩籠絡人心和建立網絡,因此令民主派主導的組織如區議會不獲發口罩。
荃灣區議員趙恩來指,民政事務總署去年聲稱「全力支援在地區上的抗疫行動和(區議會)撥款申請」,稱派出1,700萬個口罩,但自己過去一年從未見過總署派發口罩,「反而有街坊報料,隔籬落選建制人士卻有疑似『民政事務總署』口罩免費派發」,指政府最新資料已解開「謎底」。
《蘋果》正向民政總署查詢該署派發口罩時的具體準則,暫時未獲回覆。
(原文刊載《蘋果日報》2021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