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來以封「小區」(中國用語)來對抗疫情,市民普遍質疑安排是勞民傷財,只是林鄭政府執行政治任務的手段,借意跟隨上面做法。可是,香港一向崇尚自由,而採用中國方式封社區顯然是過度限制自由,突襲方式亦引起各區居民擔憂,可能是未有儲糧,可能是急於出走,令市民人心惶惶,擔心突然失去自由。封區絕對是弊大於利,香港的社區結構不同於中國,不應以中國封區做法來解決香港疫情傳播問題。
現時住宅大廈只要出現一宗確診個案,不論是否源頭不明,已需進行強制檢測,市民縱使無奈也會參與,根本無須再額外封區。政府連續封區十多次,市民不但有抗疫疲勞,現時更因隨時被禁足而誠惶誠恐。事實上,在多次封區行動當中,逾萬人接受檢測,最終發現個案甚少,證明當局封區成效偏低,藥石亂投。
上週二,林鄭在記者會上指,若評估有人在單位內卻沒有應門,便會考慮向法庭申請命令破門入屋,及後政府當局亦有發出相關公告。此做法令人嘩然,亦是極權政府所為,如流氓土匪,絕不應以嫌疑犯的方式對待圍封區內的普通市民。
荃灣區議會民主派議員及普遍市民一直提出封關是最有效,因個案輸入後便難以收拾。本港第一宗肺炎個案,便是由武漢來港,在一年前經深圳由高鐵傳入。第四波疫情,亦是源起於印度及尼泊爾等地的輸入個案。近來中國多個城市個案增加,港府理應立即向中國大陸封關,改為與其他國家入境管制一致;同時,要立即取消「回港易」,減低港人由中國回港的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