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八月第一日,荃威花園專線小巴84路線正式加價三毫子至 $4.10(加幅 +7.9%),乘客怨聲載道,批評小巴公司未能共渡時艱。其實如此加幅又是否合理?
荃威花園專線小巴對上一次加價是在兩年前(2019年6月9日生效),當年加幅 +8.6%。期間,本港經歷武漢肺炎肆虐,社會經濟幾近停頓,市民減少外出消遣,小巴載客量大幅下跌。過往,荃威花園專線小巴是有7輛行駛路線,後來因應客量下降而減至6輛。(之前未有營運的小巴是泊在眾安街總站,但經常有乘客誤以為「有車唔開」而改泊別處)
按照運輸署現行機制,專線小巴營運商申請加價前必須向當局提出充份理據,並經地區諮詢,再由運輸署地區運輸管理部審批,才能實施。翻查荃威花園專線小巴84路線加價申請,其理據是:
「經營成本(例如車長薪金及維修費用等開支)持續上升,乘客量亦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而下跌,其票務收入並不足以支付這些路線現時的日常營運開支,以致出現入不敷支的情況,整體營運錄得虧損」
運輸署認同路線經營面對虧損情況,並指出:
「經審查其營運及收支數據,運輸署認為上述專線小巴組合目前的財政狀況並不理想,有需要調整車費以維持其營運」
不過,運輸署對於申請加價 +$1.00 (+26.3%) 過高,有相當保留;故此最終僅批准加價 +$0.30 (+7.9%),並於2021年8月1日正式實施。
至於專線小巴營運商申請加價 +$1.00 (+26.3%),背後原因為何?
早於2014年,營運商當初是以較市場低價競投路線服務,全程車費 $3.5,並提供優惠車費(學生及小童 $2.5;長者及殘疾人士 $1.5),相關成本由營運商支付。不過,荃威花園專線小巴並非獨市,面對巴士競爭,載客量未如理想。
專線小巴營運商唯有選擇逐步取消票價優惠(2017年1月)並向運輸署申請加價。運輸署現行機制,是否批准加價申請,主要視乎下列因素:
- 專線小巴營辦商的財政狀況,包括營運成本和收入;
- 服務質素和服務改善的計劃;
- 是否有行走類似路線的公共交通服務及其收費;及
- 乘客的接受程度。
荃威花園專線小巴目前經營出現虧損,符合第一點因素;而營運商同意引進實時報站資訊系統,則符合第二點因素;至於第三點,參考同樣是途經楊屋道街市附近的巴士路線(即 KMB 39A)目前車費是 $4.60,專線小巴是有空間加價至相若水平。
正因如此,營運商決定向運輸署申請加價至 $4.80 (+26.3%) 試圖接近與巴士路線的車費差距。不過,運輸署最終考慮到上述第四點「乘客的接受程度」,只是批准加價至 $4.10 (+7.9%)。
總結而言,營運商申請加價 +26.3% 看似相當瘋狂,但背後有其理據;但在目前經濟環境不明朗,市民生活艱難的社會背景下,就似乎有點不合理!
(網上圖片: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