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消息透露新世界發展計劃出售愉景新城商場連同停車場予外資基金,意向價60億元,回報率約3.7厘。
愉景新城商場1997年落成,商業總樓面面積達63萬呎,但可出租樓面只有46.6萬呎,附帶停車場共1000個車位;實用樓面呎價僅約萬元,每月商舖租金收入約1900萬元,確實不算吸引!
翻查資料,愉景新城商場當初是由新世界發展香港興業合作發展,前身是中國染廠廠房,屬於舊契重建項目,兩間發展商各佔 50%權益;至2010年 #新世界發展 出資 13.8億元向 #香港興業 收購商場(連同停車場)全部權益,其後動用7億元進行翻新工程。由此可見,若能成功以60億元出售物業,十二年間帳面升值約一倍。
荃灣多個商場轉手 難逃死場厄運
過往荃灣區內同類商場轉讓之後,都會衍生不少社區問題,部分甚至淪為死場,影響居民生活質素。
最著名例子要數 #海濱廣場,同樣是新世界發展持有,至2012年出售予 #宏安集團 作價 5.1億元,但翌年即告關閉至今。
資深投資者 #鄧成波 2012年收購荃灣樂悠居商場樓面50,000呎,作價3.6億元,大部分舖位長期空置,僅向政府部門、社福機構有限度出租。居民抱怨缺乏社區配套,購買日常用品都要前往荃灣市中心,相當不便。
愉景新城商場 公共空間繁多
愉景新城商場內的公共空間面積偌大,僅在地下中庭已有六萬多呎是未補地價公共通道,附屬公用設施更有通往港鐵站的冷氣行人天橋(100%由商場負責)、巴士總站扶手電梯(100%由商場負責)、通往福來邨行人天橋(20%由商場負責)等等。目前單一業權持有,經已不時出現保養不善問題,冷氣天橋無冷氣,電梯經常故障無法運作,假如商場新業主為求賺錢,決定拆售商場部分,很有可能出現權責不清,問題更趨複雜。
我們早於2016年揭發新世界發展違契出租公共空間,地政總署最終追討數以千萬元地價損失。申訴專員公署亦於2020年發表主動調查報告嚴厲批評地政總署,縱容地產財團違契使用公共空間進行商業活動。
拆售停車場 公契條款無法執行
與此同時,愉景新城停車場共有1000個車位,目前全數由新世界發展持有,公契條款限制當中至少672個車位屬於住宅車主使用,其餘則可提供商場營運用途。
新世界發展由2004年開始已向城規會申請「臨時」把156個車位劃作二手車展銷場,若按公契計算商場可對外開放時租車位(包括商場泊車優惠)只有172個車位,但事實上商場使用比例遠高於公契規定,商場挪用住宅車位情況長期存在。愉景新城停車場未來假如拆售,公契上述規定更加無法執行,如同一紙空文。
政府當初為求減輕公帑負擔,透過批出私人業權公共空間(Private-owned Public Space)由地契條款施加限制,寄望地產財團會有社會責任,妥善維修保養公共設施。可惜事與願遺,地產財團利用公共空間謀取商業利益,只對公共設施維持最低限度保養。但當私人物業拆售,政府部門對於違契行為更是無計可施,社區問題無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