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寸金尺土,住宅單位面積有限,個別業主都會購買相連單位拆卸間隔牆「打通」,換取更大居住空間,改善生活。我們不時也會接到業主查詢,這樣「打通」住宅單位是否合法?
早於2009年已有住宅單位業主與其立案法團就此問題對薄公堂,尋求法律解釋。高等法院在2011年作出判決,裁定住宅單位間隔牆業權屬於相連業主「共同擁有」,並非公用地方,只要所屬業主同意,即可拆除。(The Incorporated Owners of Westlands Garden v Oey Chiou Ling and other CACV155/2010)
根據《建築物管理條例》(香港法例第344章)列明「公用部分 Common Parts」是指:
「建築物的全部,但不包括在土地註冊處註冊的文書所指明或指定專供某一業主使用、佔用或享用的部分」(The whole of a building, except such parts as have been specified or designated in an instrument registered in the Land Registry as being for the exclusive use, occupation or enjoyment of an owner.);以及
「外牆及承重牆、地基、柱、樑及其他結構性支承物」(External walls and load bearing walls, foundations, columns, beams and other structural supports.)(註:訴訟爭議點,判決書上特別討論)
案件關鍵在於,相連單位的間隔牆是否「公用部分」,假如該幅牆壁並非「承重牆 load bearing wall」,而大廈公契亦無特別指明分隔單位的間隔牆是公用部分,間隔牆只供相連業主共同享用,那便不算是「公用部分」,法團便不能干涉。
不過,業主拆除或豎設單位間隔牆,必須按照小型工程監管制度,聘請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進行,並在完工後向屋宇署提交相關證明,以符合法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