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海濱臭味問題多年來困擾居民,涉與區內舊樓渠管錯駁有關,令污水直接流入大海。屋宇署近日就荃灣海濱臭味問題回覆荃灣區議會,表示截至去年10月,區內仍有21幢大廈存在污水渠錯駁雨水渠的問題,當局已對其中8幢大廈展開檢控行動。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表示,大廈雨水渠通往政府的雨水渠,若有大廈錯駁污水渠至雨水渠,且污水的新冠病毒量高,或會對鄰近大廈構成傳播風險,其中舊區後巷位置尤其危險,他認為在新冠疫情下不可忽視這種可能性。
5幢已經或將動工糾正 8幢將被控
屋宇署2月18日就荃灣海濱臭味問題回覆荃灣區議會轄下的環境、衛生及氣候變化委員會。資料顯示,署方一共錄得荃灣區有31幢大廈有渠管錯駁問題,而截至去年10月,10幢大廈已解決或沒有再發現問題,其餘21幢大廈,亦只有5幢已經或即將展開糾正工程。屋宇署已向4幢大廈發出修葺令,並已對8幢大廈展開檢控行動。
區議員:幸好錯駁渠大廈沒確診
荃灣區議員趙恩來表示,荃灣海濱臭味問題困擾居民多年,相信是區內個別舊樓將大廈污水渠錯駁雨水渠,將污水直接排出大海導致污染,因而傳出惡臭。他說,以往有大廈改裝喉管時可能「貪方便」,直接將污水渠駁至雨水渠。他說,屋宇署名單上的31幢大廈,在第四波疫情時幸好沒有出現確診個案或被政府納入強制檢測。他擔心若有帶病毒者排出的污水流入雨水渠,病毒「散番出嚟」,仍有可能造成傳播。
何鉅業:渠乾涸或令病毒飄散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表示,若有污水帶有病毒,並經雨水渠流入大海,相信病毒已被稀釋,這樣的傳播風險很低,但他指出,若某大廈錯駁渠管,而且有感染新冠病毒者排出的污水,倘污水含有高濃度病毒並流往政府雨水渠,而隔鄰大廈的雨水渠又接駁政府雨水渠,可能對鄰近大廈構成傳播風險,尤其當少下雨時雨水渠乾涸,流入雨水渠的病毒可能隨氣溶膠(又稱氣霧)「谷」出平台及地面的雨水去水位,影響行經的人,而舊區後巷較多駁錯渠,危機更大。
(原文刊載《明報》2021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