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黨社區幹事趙恩來是土生土長的荃灣居民,在荃灣生活三十多年,亦長期關注區內民生議題。據他所指,北至沙咀道、南至楊屋道、東至鹹田街,西至川龍街的範圍內散落著四個陂坊。四個陂坊當中,除了充斥粉麵店和新派食肆的四陂坊相對平靜以外,其餘三個都存在治安問題,尤其是黑幫勢力集中的二陂坊。
至於三教九流,龍蛇混雜的二陂坊,則乃區內的罪惡溫床:「裏面的樓宇較底層是一些架步,是黑幫生意的集中地。非法賭檔、由此衍生的高利貸、黃色架步、毒品工場,甚至某大社團的堂口,只要你想到的生意,裏面都會有。」二陂坊的設計自成一角,卻四通八達,共有約七個出口,而這亦是藍、白衣人向途人和示威者施襲後得以馬上消失無蹤的原因:「八月五日大戰過後,大家會看到遍地水喉通,木棍等武器,卻找不到兇手。因為事件發生後,他們都躲回樓上的架步,一些私人地方去了。」
這些架步的上層則乃大量的劏房住宅,因為劏房是樓層愈高愈便宜:「二陂坊內八十呎左右,沒有廁所的劏房約莫月租四千多五千元,在區內算是最廉宜,因此吸引了很多新移民。」或因群聚效應之故,這些新移民大多來自中國福建、潮汕和浙江等地:「在陂坊內你幾乎不會聽到廣東話,他們都操福州話,潮州話或中國各地的方言。你會感覺自己身處異國。」
趙指出,二陂坊附近不少商舖之間都存在寒蟬效應,對於附近發生的罪惡,通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往經常在附近發生傷人或械鬥的案件,他們通常不會跟警方合作,指證或舉報罪案,甚至拒絕提供閉路電視片段讓警方調查,因為害怕被報復。很多案件會因為這樣無疾而終。」
除了習慣對罪案盲目的商戶,趙又指,無差別襲擊事件發生後,不少街坊都人心惶惶:「過往二陂坊內的生意都只會在坊內進行,不會影響到街外。即使出現打鬥事件,都不過是字頭間的衝突,但這次卻出現了針對無辜平民的襲擊。有些街坊現在寧願去貴一點的超級市場或在網上購物,都不敢來楊屋道街市附近買菜,因為怕有人身安全問題。」
反送中運動爆發以來,以至無差別襲擊事件發生後,趙恩來觀察到區內愈來愈少警察:「近兩三個禮拜,二陂坊附近這幾條街很少軍裝警察巡邏,以往全日每段時間都總會看到兩三個,甚至有警車停泊。」他歸咎於近月的警民衝突,但不願猜測警方是否有報復市民的心態:「近來警民關係跌至冰點,問題是香港人不再信任警察,即使被白衣人襲擊都不敢報警,害怕『原告變被告』。」
原文刊載於《壹週刊》2019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