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去年光復區議會後,光怪陸離事屢屢發生:民政專員擅離職守拉隊離場拒支援、民政總署刻意拖延撥款閂水喉陰乾,160萬民意票足夠令政府虛怯,各區民主派惟有對政府的打壓見招拆招,自己區會自己救。
民政專員屢以議題超出區議會職能拉隊離場情況,今屆在各區「遍地開花」。如在九龍城,民政專員郭偉勳斥區議會的「警方執法監察委員會」超越區議會條例,隨即離席;油尖旺民政專員余健強也在議員討論六四紀念館附近交通安排時提到「六四有死人」, 以及在討論「重組警隊,停止濫暴」議案時離席。觀塘區保安及政制事務委員會討論有關「反對《國安法》在港實施」動議時,民政專員謝凌駿亦走人。
專員有恃無恐,源於政府加持。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便為專員及秘書處職員「離席」開綠燈,指政府獲得的法律意見指,若區議會的委員會職權偏離區議會條例屬越權,所有政府官員不會出席,民政事務總署亦不會就相關會議提供支援。時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羅智光亦表示,不認為民政專員離席違反公務員原則。
自1991年起擔任區議員的元朗區議會副主席麥業成指,區議會自香港回歸後一直可以討論全港性議題,質疑政府正以各種手段,動搖市民對民主派區議員的信任,以強硬姿態帶出即使選出民主派區議員,「政府係唔會理會佢哋任何要求」 ,甚至「虛位化」區議會,讓民選議席形同虛設。
秘書處不錄音不記錄
專員一離席,秘書處職員亦同步離場,停止會議錄音,亦令議員即使發言,也沒有記錄。屯門區議員盧俊宇指,今年7月大會討論性小眾議題時,民政專員也拉隊離場,區議員其後發現秘書處將政府人員離場時間,擅自寫成在場所有人士的離場時間,掩沒離場真相,諷刺秘書處或以為區議員「未必留意到咁仔細嘅位」。
而南區區議會主席羅健熙亦在今年9月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推翻南區區議會秘書沒有傳遞文件、上載會議紀錄及錄音等的決定。審訊日期為明年1至6月之間,他指,若法庭裁定秘書處做法違反《區議會條例》,相信會帶來漣漪效應,不排除各區陸續提出覆核,對政府造成壓力。盧俊宇也在本月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希望秘書處確實履行職務,而非僭越區會主席的權力或擅自更改會議紀錄。
油尖旺區議會研究由議員協調自行撰寫會議紀錄,迎抗秘書處「怠工」;中西區區議員葉錦龍也指,會因應民政處多次審查區議會議程、拒絕將部份議程上載到區議會網頁,有損公眾知情權,他會自行設計網頁,向公眾匯報完整、無審查的會議紀錄,預計12月便能出台。
砌詞拖延召開會議
專員「擅離職守」,豈止拉隊走人咁簡單?麥業成提到,以往由民政專員主導的地區管理委員會,每隔兩個月便會舉行會議,政府部門席間須就地區政策如改善道路工程,向相關委員會主席及區議會正、副主席報告。然而,18區均有區議員反映,今年只曾召開一至兩次相關委員會,部份地區甚至未曾召開。麥更指,元朗民政專員一度以「唔記得」為由稱要重新安排第二次會議,但由原定10月的第二次會議拖延至今,一直未有下文。
政府刻意陰乾,也是民主派今屆面對的困境。今年初香港爆發肺炎之時,失業率達6.4%,屬近16年來新高,荃灣區議員趙恩來指出,該區當時原本打算撥款予區內團體舉行招聘會,協助區內失業人士就業,惟被民政處指有關議程與勞工處負責的範圍類同,拒絕有關撥款申請。趙恩來指,勞工處以往會在其區內辦公室舉辦招聘活動,但仍有大批市民無法受惠,他及其他當區區議員欲以區議會資源協助連結區內市民與小商戶「自救」,斥民政處未有因應社區需求而靈活調配資源。
而在民政總署年初因應疫情規定區議會不設公眾旁聽後,各區區議會相繼提出以網上直播形式暫代公眾旁聽,保持會議透明度,據知民政處以資源及人手技術問題為藉口,拖延多區就直播會議的所需器材撥款。
未獲支援直播會議
中西區資訊科技工作小組主席葉錦龍認為,該區民政處2018年起曾以社交平台YouTube發佈影片,意味區議會本可利用有關平台進行直播。葉曾要求秘書處與區議員共同管理有關YouTube賬號,惟只獲民政處回覆會「繼續研究有關建議的可行性」。民政總署回覆《蘋果》有關中西區研究直播事宜的查詢時則指,區議會可讓旁聽市民進行直播,而現時區議會運作已具相當透明度,未有交代何時完成審視區會直播的研究。
拖延撥款不特止,民政總署甚至被指自行撥款予地區組織搞活動。大埔區議會行政及財務管理委員會主席胡耀昌向《蘋果》指,該區區議會曾經否決涉款100萬元的「2020年度大埔區龍舟競賽」,卻被民政總署去信區議會主席質疑其委員會未有遵守區議會《撥款守則》和《操守指引》,最後更繞過區議會自行撥款70萬元予大埔區龍舟競賽委員會舉辦類同活動。
胡強調,根據《運用區議會撥款守則》,區議會有權審議團體的撥款申請,再由民政總署決定是否同意批出撥款,直斥:「唔係由民政總署去幫我哋決定……我哋先係有權監管公帑有冇好好利用。」
有區議會則為抗政府陰乾,將已削減有關原為慶祝回歸的撥款,以及抽起分區委員會所獲的撥款等,調動至應用於其他區內更需要的項目。荃灣區議員趙恩來指今年區議會在分區委員會、撲滅罪行委員會、新來港定居人士服務統籌委員會等抽起逾300萬元撥款,並將有關撥款用於購買防疫用品;若來年疫情好轉,趙指會將有關撥款用於社區議題研究,確保資源用得其所。
(原文刊載《蘋果動新聞》2020年11月17日)